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红军将领后代与上海歌剧院演员同唱《长征组歌》

   日期:2016-10-21

原标题: 红军将领后代与上海歌剧院演员同唱《长征组歌》

  >>>专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歌声中重回激情岁月。

10月20日晚,上海歌剧院今年复排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响彻上海音乐厅。这一次,上海歌剧院携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邀请了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贺龙之女贺晓明、陈毅之子陈小鲁等十余位红军将领后代一同观看演出。红军将领后代们还压轴登台,和演员们一同献唱了激情昂扬的《大会师》一曲。陈小鲁说:“《长征组歌》反映了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些段落我们从小唱到大,在最艰苦的时候,《长征组歌》给了许多人力量和信念。”

上海歌剧院复排的《长征组歌》,集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近170人的庞大阵容,一齐红军服亮相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以气势磅礴的振奋之貌呈献给观众。

杨小勇领唱《四渡赤水出奇兵》。

复排版《长征组歌》出动了上海歌剧院近170人庞大阵容,合唱团员身着红军军装,在台上变幻队形,气势磅礴。但《长征组歌》并不是人数多、气势高就算唱好了,还要把握韵律和韵味。作曲家晨耕、唐诃、生茂和遇秋在《长征组歌》中运用了大量民间音乐元素,以至于观众只要听着旋律就能知道长征的队伍走到哪儿了。比如《告别》中的赣南采茶调和湖南花鼓、《飞越大渡河》中的川江号子、《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遵义会议》中的侗族大歌、《到吴起镇》的陕北秧歌调等。正是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加入,让《长征组歌》在音乐语言上更具亲和力和传唱度。也正是这些无法在谱子上标出来的民间韵味,增加了《长征组歌》演唱的难度。当年战友文工团排演《长征组歌》时,艺术家们特地请来各地民间艺人天天唱曲,在熏陶中把握作品的韵味。

《长征组歌》之所以震撼人心,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部作品从长征的真实历史入手。当天上午,红军将领后代们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了“萧华《长征组歌》文物文献展”。1965年,萧华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经历,写出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征组诗”,《长征组歌》声乐套曲就来自其中的《突破封锁线》 《过雪山草地》等10首诗歌。周总理曾说:“只有经历过长征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只有有激情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

上海歌剧院携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起,共邀十余位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后人代表,一同唱起《长征组歌》。

为了让年轻演员更好地了解《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上海歌剧院在排演前曾专程请萧华之女萧霞讲述长征及《长征组歌》创作的故事。演出前一周,上海歌剧院还邀请到曾经在战友文工团参与《长征组歌》首演、亲历1000多场《长征组歌》演出的马子跃少将与演员们分享创排过程的台前幕后故事。马子跃告诉年轻演员:“并不是资历越老、演出次数越多的演员,就越能唱出‘原汁原味’,《长征组歌》唱的不是歌,唱的是历史。谁能唱出当年红军的情感、唱出当年红军的精神,谁就唱出了‘原汁原味’。” 他还说,都说唱合唱要做到“没有‘我’,只有‘我们’”,而唱《长征组歌》则要做到“没有‘我们’,只有‘红军’”。要借由每一位合唱团员的口,唱出“红军”的心声。萧华长女萧雨说:“我相信年轻人能唱好,当他们理解了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如何完成长征的壮举,他们就能唱好。”

1965年,上海曾是《长征组歌》赴全国演出的重要一站,在当时的徐汇剧场、文化广场等场馆引起轰动,一票难求。51年过去了,《长征组歌》的旋律依然激荡人心。21日至23日,《长征组歌》还将分别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海大宁郁金香公园及无锡大剧院连演四场,和更多观众一起,在歌声中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