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03
“爸爸没有休假,请北风捎来几片雪花,青海是个高原的地方,爸爸要保重啊!出去三年不要牵挂。女儿会好好学习,乖乖长大……”
2013年,展子栋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任职前,读小学的女儿将这首儿歌改编成的歌曲唱给爸爸听,它陪伴展子栋度过了整个援青时光。从上海同去的其他16名援青兄弟听了这首歌,都很动情。
展子栋说:“这首歌之所以引起大家共鸣,是因为每一名援青干部都有相似情况,不仅承担着援青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也背负着家人的牵挂,妻儿的思念。”
如今,三年过去,上海第二批援青联络组共安排了226个项目,援助资金72323万元。项目针对果洛州的实际需求,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公共服务功能设施建设。17名援青干部艰苦努力,尽心尽力,不仅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数据“成绩单”,更是连接起上海和果洛之间深厚的情谊桥梁。
情真意切,为群众“雪中送炭”
果洛州常委、组织部长李华庆表示,“上海援青干部来果洛任职,用实际行动融入果洛干群之中,真正实实在在办了不少的事。”
草原上的游牧民居住条件困难,大冬天也只能在帐篷、“地窝子”里过冬。上海干部反复推敲选址,出资2000万元,援建了距离公共服务设施和草场都较为接近的玛沁县拉加镇作为牧民定居点。从此,约100户特困户从游牧变为定居,入住水电、地暖齐备的公寓楼,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久治县医院的病床上,68岁的才让见到援青干部项平(任久治县常委、副县长),拉着他的手不肯放:“我有8年看不见东西了,是您请来上海的专家把我的眼睛治好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清楚地看见东西。”当才让揭开眼睛上的纱布,看到自己的老伴时,他笑着流下了眼泪。在项平带领下,“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嘉定区卫生系统组织专家赴果洛高原巡诊,通过手术治疗,让52个患有白内障的牧民重见光明。
上海援青干部带去的资金、技术与理念,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果洛当地高考升学率较低,高中毕业生就业困难。为此,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6亿元,其中上海出资3300万元,是州上第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将开设藏医、会计、旅游等专业,可以让当地年轻人学会技能,拥有更好的就业资本。
“上海援建的6个县都在往产业方向发展,从‘资金输血’逐渐转向‘技能造血’,就是要让更多农牧民有机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援青干部乔惠峰(任班玛县委常委、副县长)希望逐步改变农牧民放牧为主的单一生产生活方式,他使用“计划外资金”建设了农牧民培训中心。作为技术培训基地,今年已经投入运营,有摩托车汽修、唐卡绘画、黑陶制作等。培训中心的辐射范围不只在班玛县,以后达日县、久治县的农牧民不用去西宁,直接在这个“家门口”培训中心就能方便学到一技之长。
“我们目前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可能‘开花结果’不在我们任内,但援青工作就是一届一届延续下去,日积月累地改变当地的发展。”乔惠峰说。
乐观应对,艰苦环境造就“铁汉”
从零海拔的上海,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州,缺氧、失眠、头疼等伴随他们三年的援青生涯,他们说:抗高原反应药吃了已经不管用了,安眠药成了“必备良品”。
从西宁到果洛,坐车大约7个多小时,要经过761个弯道(大于45度角),这是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副秘书长李国球往返西宁和果洛,在车上用数“正”字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如此精确的数字,源于他一个月就要在西宁果洛之间四上四下。三年的时间,他不仅熟悉了这片土地,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于此。“在高原宏伟的美景面前,任何苦难都会烟消云散。”李国球笑着告诉记者。
下果洛基层,条件再艰苦,援青干部们也与当地群众同住同吃。甘德县人口只有三四万,面积却比上海还大。3年间,援青干部、甘德县委常委、副县长缪武把甘德走遍了。前不久,县里的岗龙乡乡亲们听说缪武要回上海,都赶着要为他送锦旗。“上海干部能吃苦。”果洛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发山说,“援青干部现在和我们一样,他们就是果洛人!”
不仅是“援青”,援青干部在与当地干部共事中真切感受到并学习了他们身上那股忘我工作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领队、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感慨。在果洛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援青干部在果洛走路都要喘气,召开会议超过2小时后人铁定会“头昏脑胀”。而当地干部在工作上遇急难事竟能“跑过去”处理,有时甚至需要通宵加班,他们常年累月地坚持奋斗在一线,非常不容易。
援青干部、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徐辰超说,当地干部勤于吃苦、敢为人先,群众的需求就是动员令,为了营救玛多县一牧民家的牛群,先后有100多名当地干部们冒严寒、趟冰河,在零下26摄氏度的极寒天气连续奋战两天。
“来到果洛三年,从当地干部那里真实感受到‘奉献’两个字是如何书写的。”援青干部领队、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感慨地说。
爱得深沉,圆高原孩子足球梦
2014年年底的一天,援青干部、玛沁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展子栋来到玛沁县第一民族小学调研,偶然一次,他看见孩子们在泥泞、积满水的的土场地上踢足球,心灵顿时被震撼了,很难想象在缺氧的雪域高原,孩子们对足球是那么的热爱,可是整个果洛却没有一个正规的足球场。展子栋四处“化缘”,最终筹集100万,为孩子们建了一个“海拔最高”的绿茵足球场。
不仅如此,玛沁县选拔出了一支青少年足球队,展子栋亲自设计队徽,带着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到广州参加比赛,交通及衣食住行全部费用全由他个人筹措。玛沁县二中藏语文老师兼足球队教练麦智告诉记者,就在出发去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几日下乡调研的展子栋已经感冒、发烧,他还是连夜赶回县里吊着点滴为孩子和家长召开临行前会议,会议进行了半小时展子栋就晕倒了,被送往医院后,第二天醒来他仍坚持带队出发。
“做这件事情,我很开心也很快乐。”为了所热爱的项目,为了高原的孩子也能和平原的孩子们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展子栋不知疲倦,他知道,高原的孩子需要他。
记者近日跟随展子栋来到玛沁县足球场,一见到展子栋,足球队的孩子们就飞奔而来,一拥而上,和展子栋抱成一团。
14岁的藏族孩子班玛成利是足球队成员之一,激情满满、拼搏劲儿实足。他有幸入选了中超精英队,今年8月将去英国曼彻斯特培训两周。或许由于不擅长汉语,班玛成利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更显腼腆。当记者问起展子栋在他心中的角色,“父亲”二字便脱口而出。
援青三年,虽然错过了见证自己孩子成长的机会,但是藏族孩子们质朴、热烈的情感就像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援青干部的内心,他们并没有缺失亲情,反而收获了更多。
“上海援青干部克服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等困难,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援青工作。青海人民永远感念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评价道。
“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对第二批援青干部期许的那样,“希望大家把这份财富带回到上海的工作岗位上,不辜负果洛人民的期望,永远做沪青两地的友好使者、桥梁和纽带。”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