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1-19
东方网1月19日消息: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罗山路-康新公路区段、12号线七莘路-曲阜路区段、13号线长寿路-世博大道区段于2015年12月19日首班车起载客试运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首次超过600公里,增至617公里(588公里+磁浮29公里),车站增至366座(364座+磁浮2座),换乘车站增至51座。这也标志着2005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面建成。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正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出行和生活。
少开一次车,地铁有功劳
轨交12号线的开通,让姜先生特别高兴,原先带娃去探望长辈只能开车的他,如今可以笃悠悠选择乘坐地铁了。“我奶奶住在静安区南京西路,原先选择公共交通的话得乘坐10号线到南京东路站换乘2号线,要走不少回头路;而采取10号线换乘8号线再换2号线的方式,则要经过3次换乘,由于宝宝还很小,带着婴儿车非常不便。”姜先生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他只好选择开车。然而,停车问题又往往让他抓狂不已,“由于奶奶的住所地处闹市,周边的停车资源非常紧张,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停在路边,也因此没少被贴条。”
随着12号线的通车,姜先生遇到的两难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现在,只需乘坐10号线在陕西南路站选择站内换乘12号线,即可方便到达。“可以不出站换乘,还全部有无障碍电梯,时间算下来跟自驾也相差无几,确实非常方便,以后去探望长辈再也不想开车了。”他告诉记者。
姜先生只是轨交“新三线”通车成千上万的受益者之一。回望过去五年,上海地铁经历又一个发展和建设的高潮。尤其是自2012年起,地铁建设持续提速:16号线(龙阳路-滴水湖)、9号线南延伸段(松江新城-松江南)、13号线一期西段(金运路-金沙江路)、11号线北段二期(江苏路-罗山路)、11号线花桥段、12号线东段(金海路-天潼路)、13号线(金沙江路-长寿路)、16号线(龙阳路-罗山路)等轨交线段相继通车投入运营。
至2015年,上海轨交再度发力,迎来建设通车“大年”。据轨交运营部门介绍,去年三条新延伸段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延展了轨交11、12、13号线的载客辐射面,拉动新客源,同时增加11处换乘节点,提高网络的换乘分流效力,市民乘客有更多的出行路径可以选择。尤其是12、13号线的新延伸段开通后,直接惠及本市西南、西北及部分中心区域的居民出行;而13号线更是穿越黄浦江,成为地铁全网络第8条过江线路,进一步带动和提升浦江两岸,乃至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活力。
2020年总长超800公里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总量为1521万乘次,较2009年上升34.8%。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775万乘次,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730万乘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全面超过地面公交。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12月31日跨年夜,上海地铁总客流为1083.3万人次,刷新历史最高值。
据申通地铁介绍,2020年上海地铁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将超800公里,还将新建14、15、17、18号线四条新线。14号线从嘉定封浜到浦东桂桥路,15号线从宝山顾村公园到闵行紫竹高新区,17号线从青浦东方绿舟到闵行虹桥火车站,18号线从宝山长江南路到浦东航头。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18+1(磁浮线)”的轨道交通线网,市中心区域步行600米内就有地铁车站,大型公共场所都可以通过地铁换乘到达。
到202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日均客运量将达到1150万乘次/天,上海市域范围的线网密度约为0.13公里/平方公里,比现在提升28%。中心城区线网密度约为0.73公里/平方公里,比现在提升31%。市域范围站点密度约为0.08座/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站点密度约为0.56座/平方公里。
轨交站点更有“艺术范”
掐指算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至今已有21个年头了,早期轨交建设以满足基本交通功能为主,追求建设速度、运营效率,讲究功能为先。经过20多年的建设,申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建成,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轨交网络已经成为这个城市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公共空间。
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要求和艺术需求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轨交建设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站点周边地域特征和车站建筑特点,对重要车站的空间环境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形成了遍布全网的艺术空间。
上海轨道交通,从历史走向未来,以环境提升品质,在车轮穿梭间体味艺术空间,于人潮交错中感知城市魅力。新一轮的轨交建设,将会展示更具艺术氛围的空间环境,将轨交网络打造成“由车轮串联的城市艺术馆”。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