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沪上话剧"学生票"为何难买到? 剧场认为"推广难"

   日期:2016-01-14

原标题: 沪上话剧“学生票”为何难买到?

  东方网1月14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近来,有大学生向记者反映,很想去看“莎士比亚”的话剧,但每场票价过百实在入不敷出,抢公益票也往往落空,要是有专门的“学生票”就好了。目前,上海话剧市场有全价票、早鸟票、公益票等等,是否有“学生票”?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现象 知晓率不高,零距离很难

  全价票自不用说,阶梯型原价;早鸟票则要求提前预订,原价基础上,有8~9折优惠;上海市民较熟悉的公益票,票价80元,限量。那么“学生票”的优势是,价格更低。一般为每场最低票的半价,25~60元之间。

  针对话剧“学生票”问题,青年报走访多所高校。上海戏剧学院大四学生冯璟告诉记者:“没听过有学生票,虽然看过众多演出,但从未花过钱,都是找剧院熟人要的赠票”。相对来说,上戏学生看话剧有其教育的特殊性和便利性。但对于其他非演艺类高校而言,平时接触话剧就很难,也未听过有“学生票”。

  记者浏览豆瓣、知乎等网站,一则消息跳出来“学生票每场都有哦,票价为50元,绝对超值,注意必须凭学生证入场……”演出为孟京辉戏剧。一看地点,北京。记者随即联系到孟京辉上海工作室的负责人宋立龙。

  他告诉记者,北京有戏剧高校联盟,一个很专业的组织。演出方和他们对接很容易,我们也乐意去大学生群体推学生票,让他们花50元钱就能看孟导的戏。但是在上海,“学生票的概念却很淡薄”,大学生不得不花很高的价格来看戏,公益票也有很多落到黄牛手中。

  对此戏剧制作人申若虚也表示认同,“北京话剧的学生票很普遍,常看的同学都知道”。除国家大剧院、北京保利剧院,以及市场较好的“开心麻花”话剧外,熟知的中小剧场基本都有学生票,数量约占票房的“十分之一”。

  此外,据香港话剧爱好者传来的消息,城市售票网已经开始出售“第十届华文戏剧节两岸节目”的优惠票,其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全日制学生票,半价”的折扣信息。

  难道上海真的没“学生票”?多方求证,记者联络到前格瓦拉生活网负责人周女士,她告诉记者:“话剧演出的票都是全价票,除非主办方特别要求,否则页面上不会出现“学生票”信息。相较电影,他们有时能打出“9元”抢票的活动,而市面上话剧只有“80元的公益票”。

  然而,学生要想在“早已准备好”的市民和黄牛之前抢到“公益票”,也是“蜀道难”了。所以,在市场上寻求“学生票”,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这直接决定了话剧艺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现实 推广学生票,各方有苦衷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找到了推广“学生票”的主办方。早在10多年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简称“上话”)就开始推广“学生票”。“在特定区域,每部剧都有学生票,票价为每场最低票价的半价”,市场部副总监陆老师说。

  问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后简称“东艺”),宣传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早在2007年,东艺就在全国剧场率先推出了“学生票”。票价方式同上,保持在15至80元之间,也是特定区域。

  搜索微信公众号“上海高校戏剧联盟”,里面有众多写着“福利·剧盟学生票”的活动内容。比如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安德鲁与多莉尼》,提供50元、100元票价的九折优惠。方式则是通过“社长统一上报”。

  起初上话建立学生购票渠道,是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发展十分重要。用低价票,培养大学生购票、看戏习惯,进行戏剧教育。当他们有消费能力时,就会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这对提高国民素质、城市品质都有好处。如此,形成的“蝴蝶效应”不容忽视,陆老师说。

  东艺总经理林宏鸣也表示:“演出市场容易急功近利,不问耕耘只求收获。通过学生票制度的不断优化,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进入艺术殿堂。”

  那么既然存在“学生票”,为何很多学生不知道?对此陆老师也很无奈,“推广效果上不是很好”。首先,现场购票不便利。必须本人拿学生证到现场购票,进行身份核实。这较线上购票很不便。其次,学校难开放,推广不易。“学生票还是具有商业性质,如果高校愿意开放,还是愿意去推广”。

  第三,开放区域有局限。目前上话大小剧场,开放给学生的专区只占5%,位置不佳,在最后一排。第四,联合上海高校联盟推广,影响不大。以前推广有联络过高校联盟,通过剧社的社长把“学生票”推广出去。后来发现,这和社团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们在学校很有号召力,会有效果。

  此外,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因素。很多高校分散在普陀、静安、杨浦等区域,像东方艺术中心这样距离稍远的场馆,要到现场核实身份后再购票十分不易。

  最后,购票具有不确定性。如没有余票,学生可能白跑一趟。

  未来 学生很期待,剧场出高招

  陈同学告诉记者,以前总从朋友那里拿赠票,时间长了也会不好意思。如有低价学生票,自己十分愿意购买。陆老师说,虽有困难,还是有学生到售票口购买“学生票”,购得票的学生都很开心,很赞同我们这样的做法。

  东艺总经理林宏鸣也很有感触。经过首轮“试水”,看到学生们在东艺售票处前静静地排队,很感动。他表示:“随着当场学生票的销售趋于常态,性价比超高的当场学生票受到越来越多热爱文艺但又囊中羞涩学子的青睐”。

  针对以上“学生票”概念淡薄的问题,他们已采取措施。上话未来则会更加深入高校,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配合专业讲座。借助讲座,每月推广一部话剧演出,直接把票带给学生。

  东艺则在数量上扩容:每场演出开演前一小时如有余票,拿出至少一半以上的票以最高不超过80元的价格出售给学生。此外还宣布,东艺学生的购票范围也扩大至全日制大学在读研究生。

  作为民营演出团体,孟京辉上海工作室宋立龙透露,今年他们会推出50元的票,每场50张,希望能够让更多大学生走进剧场。

  虽如此,话剧在学生中的推广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知晓度低,在话剧宣传上能否更“高调”,以大力宣传“学生票”信息。互联网+的时代,运营方可否开发网络技术,提供成熟的学生售票通道?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像购买火车票一样购买话剧票。如此,不出校门,就可近距离购票,还能免去“票已卖完”,白跑一趟的“担忧”。此外,是否可以在高校安装售票机器人,把学生票站点增设在高校?凡此种种,仅供参考。

  将“学生票”概念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把未来的观众带进剧场,这无疑是件好事。只是路漫漫,如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需各方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