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沪本科生毕业当公交司机: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就有价值

   日期:2016-01-10

原标题:这位全日制本科生为何要当公交司机——选择

90后的张鹏(化名)有着全日制本科学历,前不久他应聘浦东公交司机岗位,采访当天,他刚刚通过实习测评。不久,将走上新岗位。蒋迪雯摄

  东方网1月10日消息:张鹏(化名)曾经是位失败的房产中介,在他成为浦东公交第一位有着全日制本科文凭的驾驶员之前。

  张鹏的母亲曾经很纠结——“大学毕业去当公交司机,那大学不是白读了?”这当然远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惑。

  张鹏“曾经”的女朋友,谈到他的工作时会发愁:“好好的一个大学生,难道以后就这样吗?”

  本科生、90后、此前毫无驾驶经验,张鹏为何要当公交司机?

  答案很简单:在他看来,只要这份工作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就有价值。

  而把这个答案放在上海公交行业的深化改革大幕正在揭开的大背景下,更显其必然性:“人”的改革是第一位的,公交司机青黄不接,“大叔”们纷纷退休,吸引年轻驾驶员加入迫在眉睫。

  就在2012年,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浦东展览馆参加招聘会时,工资已经开到人均年薪6.6万元,但全天来应聘的只有两三人;紧挨着的一家小企业,月薪仅2500元,应聘者却排着长队。

  拿什么吸引年轻驾驶员?这是上海公交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

  从2012年起,3年间浦东公交净增了506名驾驶员,但现有的7376人,仍难以满足3870辆公交车平均每台车两名驾驶员的需求。

  而另一组数据是,截至2015年10月,浦东公交男性驾驶员的平均年龄是43.7岁——3年前,这一数字是47岁。

  改变,正在开始。

  说服

  第一次碰面,是在2015年11月。178路实习车后门打开,圆脸、戴黑框眼镜、穿大毛衣的张鹏慢慢走下车,一身学生气。

  “为什么来当公交司机?”

  “当时招聘信息上说的,每个月工资有五六千元,而且逐年增长。”2014年5月,在街道社保中心看到公交公司的招聘信息时,张鹏觉得收入还不错,尽管,他也没觉得这算是好工作。

  “工作总要先找一个来做的。”张鹏这样说服自己。

  2013年从上海电力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给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是房产中介。

  本想进师范大学,毕业了当物理老师,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就学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软件工程。因此2013年7月毕业之后,他直接在智联招聘投简历去了房产公司。

  当中介的近5个月里,早晨8时30分上班,17时30分下班,张鹏和一两位同事一起,在源深体育中心附近的几条马路上寻找客户。身边,是一个贴满房产信息的宣传牌;手中,是一摞宣传单。

  传单递过去,快速地说着房源的户型、价格、面积、业主情况,旁边的人大都匆匆而过。唯一一个问了很多信息的,最终也没成。

  没有拉到客户,每月只拿1800元基本工资。在那段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同事们工作业绩都不太好,平均两三个月才谈成一单生意的是常态。

  张鹏从房产公司辞职了。从2014年1月起,他边找工作边在家所属的街道实习,直到5月看到了公交公司的招聘信息。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和母亲商量,母亲很犹豫:“大学毕业去当公交司机,那大学不是白读了?”后来她也妥协了:“总归是要工作的,不能这样一直找下去。”

  交往一年的女朋友,谈到他的工作时会发愁。张鹏不和她争执,也说服不了她,后来分手,这是原因之一。将来找女友,“我会先告诉人家自己的工作”。

  2014年6月15日,母亲拉着张鹏去浦东公交报了名。

  然而,真要想当上公交车驾驶员,却并非那么简单。

  炼成

  考驾照,对此前完全不会开车的张鹏而言,倒是不难。“从2014年6月15日报名到10月14日驾照到手,科目一到科目四都是一次通过,非常顺利。”

  而后,是漫长的一年实习期。前半年,他在公司各个部门轮岗,整理材料、记录会议纪要、打印文件……2015年7月起,跟实习车,不载客,10名实习驾驶员轮流开,教练一路指点。

  一起跟实习车的10人中,只有张鹏是初学驾照,其他人在此前至少都有几年的驾龄。驾驶经验不足是张鹏最大的短板。

  比如同为90后的陈晓菲(化名),比张鹏还小1岁,却已是有着6年驾龄的“老司机”。1991年出生,16岁从体校毕业,辗转各个专卖店做销售,2014年在公交公司实习的朋友叫她去报名,那时她本来已准备好去开出租车。

  她自称对驾车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18岁生日后第二天就报名考了驾照,平时和朋友自驾游,几乎都是她开车;而且母亲是公交车售票员,从小她就喜欢放学后跑到妈妈车上玩,车开到终点就帮母亲打扫。

  “反正同样是开车,出租车有每天份子钱的压力,还不如去开公交。”陈晓菲干脆地说。

  张鹏也早就想正式开上公交车,但两次都被拦在测评上。

  所谓“测评”,是跟实习车结束、有资格载客上路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2015年10月底的第一次测评,张鹏抽中的线路是东方路浦电路—东方路栖霞路路段,由于横向距离没有控制好,原本应该走在车道中间的公交车,差一点就碰到了右侧的栅栏。

  “幸亏走的是最右侧的公交专用车道,如果是在中间车道,很容易和别的车出现碰撞。”教练苏师傅说。

  2015年11月底的第二次测评,昌邑路源深路—浦东大道东靖路路段,当车子开到路口时,远处有一位扛着钢板的工人骑着自行车通过,张鹏只见人、没见钢板,刹车没踩到位,是副驾驶座位的教练一脚停下,没出事故。但显然,测评失败。“外人看来可能觉得还行,但在我看来还是对路况判断不够充分。技术要足够扎实,这样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和对整个社会负责任。”苏师傅说。

  2015年12月30日,早晨9时,张鹏提前了15分钟到上南公交公司的停车场,等待他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测评。

  行至红绿灯路口,由于斑马线上有行人越过停车线走到机动车道上,所以距离停车线还有十几米时,张鹏就开始减缓车速,车子平稳停在停车线内等候。

  渐渐,副驾座位的苏师傅放下了手中一直抓紧的记事夹,双手搁到脑后,轻松地靠在椅背上,只是偶尔还会提醒张鹏注意车距。

  考核表中的11项考核项目全部合格。车上的3位考官一致签字通过。

  2016年,他将以线路实习驾驶员的身份真正走上岗位。

  刚过完25周岁生日的张鹏说,这是一份迟来的生日礼物,也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强度

  “头班车到末班车。”附着几个疲累哈欠的表情,这是邵佳佳(化名)2015年12月3日早上6时在朋友圈发的状态。

  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这一天,她工作了至少11.5个小时。清晨5时起床,5时30分从家骑电瓶车出发,20分钟左右到成山路停车场,把车开到始发站,简单吃过早饭,6时30分准时发车;19时45分末班车到终点站,开回成山路停车场,加油、清理投币箱、洗车、例行保养,约于20时15分完工,回家,在许多人吃宵夜的时段吃晚饭。

  张鹏即将要从事的工作,邵佳佳已经做到第3个年头了。

  1988年出生的邵佳佳与张鹏同在浦东上南公交,她是“驾二代”。父亲于1996年成为公交驾驶员,现在依然坚守在公交一线。

  从十几岁开始,邵佳佳就时常跟着父亲的公交车,坐在最前排,看着他把车开动,满是向往。对她而言,当公交驾驶员,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梦想成真”。

  像她这样的“驾二代”上南公交里还有五六位。上南公交人力资源部的陆忠华说,他们会优先考虑老驾驶员的子女,因为他们相信老驾驶员的子女会待得更长久。

  岗位劳动强度大、班次时间长、经常加班、起早贪黑、吃饭不规律,有了小事故还要扣工资奖金……邵佳佳和多数公交驾驶员一样,时常胃不舒服。有时早上刚把车开到始发站就到了发车时间,赶不及买早饭,先饿着肚子开一圈,等回来中间休息的十分钟再狼吞虎咽吃一点。

  他们喝水都尽量克制,就是为了尽量不上厕所,不影响线路运行。

  而实际上,邵佳佳现在开的穿梭巴士,已经是她两度生病卧床之后受到的关照。之前,她开的是长线路,开一圈要三四个小时,更缺休息时间。

  她还遇到过不文明的乘客,有次在始发站等发车,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叔急匆匆冲上车,说是钱包丢在哪个站了,让她提前发车。邵佳佳耐心解释,换来的却是对方破口大骂。

  受了委屈,有的老驾驶员会争执几句,但邵佳佳一般不会过多理会,只劝自己不要生气。

  有时还会遇到逃票。“常开公交,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的,自己的心态要好一点。”她这样安慰自己。

  “想做就做得开心一点。”这是邵佳佳的父亲对她工作的期望,也是她自己想要的工作状态。

  她没有想过换工作,每天把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安全送到目的地,是她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自我认可。每天清晨,闹钟还没响,她就醒了,从不迟到。朋友圈里的照片,也常是天还未大亮时空阔的马路。

  现实

  按浦东公交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话,招聘年轻驾驶员,是这3年来的“头等大事”。

  如今,占总数约75%的浦东公交男性驾驶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超过79%。为何这个年龄段的驾驶员居多?理由很现实: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因此宁可工作强度大,也要图个稳定保障。

  那拿什么吸引85后、90后、甚至95后驾驶员?

  对张鹏而言,是稳定的收入保障。当然,他的全日制本科生文凭,让他需要消化外界异样的眼光,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障碍。他从小被妈妈严格要求,“满分120分,考到118分还是会被念”,因此叛逆过,初中时曾因和母亲吵架而离家出走。他觉得自己现在长大了、懂事了,需要稳定的工作,不能一直啃老。未来,他希望做好分内的事,成为能被认可的优秀的公交驾驶员。

  对天性自由爱玩的陈晓菲而言,选择这份工作并没有经历张鹏的纠结,她的决定很果断。“突然就想安静下来工作了。”她说,“人总是需要开始安稳的工作,早点开始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她小学是校足球队的队员,中学在上海体育附中专修短跑,还练过跆拳道,爱骑摩托车,常穿一身运动服;实习期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买运动鞋上,最多的一次是去韩国旅游时买了6双运动鞋,硬是全带着鞋盒运回了家;家门口用来挂衣服的橱柜被她拆掉隔板与挂衣杆,改造成了鞋柜,整整齐齐叠放着近50双运动鞋,闲时把鞋子拿出来全擦一遍。她觉得自己该玩的都玩过了,眼下,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我已经报了交大的夜大,学人力资源,以后周六或周日晚上都去学习。”她想要在3年内晋升到管理岗位,学历无疑是重要门槛。她所图的,是稳定的发展。

  对邵佳佳而言,她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喜爱。她开的穿梭巴士,接驳轨道交通和附近居民区“最后一公里”,线路大多较窄,常有行人乱在马路上穿行,一般她都耐心等待,很少按喇叭。一位带着小孙女的奶奶匆匆上车又下去,急着让小孙女上厕所,又不想错过这班车,“能不能多等我一下?”“好的,别着急,我等您。”她的回应语气柔和。不到30岁的她,喜欢看刺激的F1赛车,但开公交车不能求刺激,这点她泾渭分明。

  有件小事,邵佳佳记得清晰——曾有两位中学生模样的“公交迷”,跑来调度室问她,新来的电动公交车一天能跑多少公里,中间要不要充电,怎么充电……还拿着自己搜集到的老古董公交车票给她看。她觉得惊讶,这些孩子竟然很专业,竟然懂得比自己还多,比自己还更迷这座城市的公交。

  而公交驾驶员后备力量依然不足,诚如苏师傅所言:“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公交行列,要不然我们这批老驾驶员人数这么多,退休之后,谁来开公交?”

  像张鹏、陈晓菲、邵佳佳这样的年轻人,正在融入这一行业。他们有年轻人的率性和张扬,但面对选择,他们也开始有了更现实的考量。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让他们说去吧,又不能改变什么。”这是张鹏对外界质疑给出的态度。

  在他看来,只要这份工作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就有价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