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上海一社区迎来设计师旧貌变新颜 居民觉得赞

   日期:2016-01-10

  苏家屯路上的这棵大树上,最近就出现了这么一颗硕大的玻璃球,这正是此次四平空间创生设计中的其中一个作品--树晶球,最神奇的是,这颗树晶球可以感应到人的聚拢而发出不同亮度的光芒。

  附近居民:晚上过来增加一点靓丽的风景线嘛,给我们四平街道还有苏家屯路增加一点生活的美感。

  同济大学讲师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策展人倪旻卿:它现在被居民称作为苏家屯之月,大家晚上都会在步道上面慢走啊,小跑啊之类的,周围环境都比较暗,它是人体感应的,我们是通过了几个人体感应的装置,人聚集了越多,这轮月亮就能越来越亮,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的植入呢,希望这个社区的凝聚感呢会越来越强。

  而在另一处原先的空地上,如今取而代之是这样一个木制的被称为“家园”的作品,开放式、但又可以温馨地小憩聊天的设计,现在已经成了冬日暖阳下,周围居民最喜欢盘桓的地方。

  附近居民:现在这种凳子啊什么的,都是刚刚弄好的,以前没有那么干净,早上来锻炼,碰到老邻居么来休闲休闲。我们这里现在是老的小区,新的环境。

  紧挨着居民小区,这个由两千片亚克力片穿插在一起搭建而起的作品,被称为短暂的持久,同济大学的组织方特意邀请了一家英国著名的设计师事务所来设计,人们可以在这里短暂停留,看看四季美景,成为一个持久的公共空间。

  附近居民:我们年纪大的,总是有时候晚上散散步啊,走走啊,这样看来呢,真的是眼睛一亮啊,从文化底蕴看起来,有点文化层次,像这样做得和冰雕一样的,我们要到外地才能看到来,现在我们这样就可以看到来。

  附近居民:我说最好再下场雪,那就更赞了,就感觉我们是在哈尔滨了。

  据介绍,此次四平街道和同济大学合作,同济大学的师生还邀请了不少国内外有名设计师一起,走进周边老旧社区的角角落落,了解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意向和需求,将创意设计思维和居民日常生活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来改善公共空间的品质,目前已完成的在地项目有10个,还有50多个街头微创意,大受居民好评。

  同济大学讲师、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策展人倪旻卿:就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跟居民去交流,能够共同创造这么一个作品,不是说是一个设计师的单向设计,是居民共同参与的这么一个过程。通过这些作品植入到剩余的公共空间里面去,大家都很喜欢,特别是这么冷的天,大家都很喜欢在街道上面玩耍、小憩,也是这些作品在公共空间里的意义所在。

  可以供孩子们爬上爬下的"马里奥"、废旧轮胎做成的“跷跷板”、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文字的红砖墙,现在的四平老社区已经是移步换景,老旧社区也有了时尚魅力,居民们也更愿意走出家门,在公共空间里多交流、沟通。

  四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杜娟:创新创意怎么和四平这样的老旧社区结合起来,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要让我们的创新创意对他们来说显得不再那么的高大上,而是和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社区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在他们的身边。通过这些微创意,让我们的社区环境发生变化,让居住在里面的老百姓感觉到创意让他们的环境变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