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月11日电 (朱玖琳 许婧)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民主革命先驱杨杏佛哲嗣、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杨小佛也迎来百岁寿诞。尽管年岁已高,但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依旧热情关注并充满信心。 他说:“对于未来,我非常看好。21世纪,只要大家互相帮助,整个经济就能向前发展。” 杨小佛,江西清江人,知名经济学家,港澳问题专家。外界评论说,是改革开放的东风,成就了他花甲之后的“新生”。
杨小佛与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 谷宇 摄 如今,百岁的杨小佛除了视力听力欠佳外,精神矍铄,如今安静地生活在上海徐汇区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内,保持着规律生活作息,喜欢喝咖啡、吃甜食。 1918年12月20日,杨小佛出生于汉口,1933年,杨杏佛遇刺时扑他于怀抱之下,用身躯帮他抵挡住子弹,让他在乱枪中得以幸存。 1943年6月,杨小佛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政治经济系。曾任职于国民政府交通部上海航政局,上海解放后被原职留用。1979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从事国际金融和港澳经济研究,兼任《沪港经济》季刊副总编、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1983年任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1987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988年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作为政协委员和上海市政府参事履职期间,杨小佛积极建言献策,其中有些建言经实践证明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992年3月,杨小佛在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建议土地批租应掌握先郊区、后市区,先边缘、后中心以及城市土地不宜成片批出”的建言。 作为一名老上海,杨小佛注意到,上海自开埠之后,地价一直随着经济发展而上涨。他在研究香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香港的经验应该可以借鉴。香港的土地批租相当保守。繁华地段政府批租钱就要得多;交通不便的地方则相对便宜些。所以他建议土地批租应该参照香港经验,掌握先郊区、后市区,先边缘、后中心以及城市土地不宜成片批出的原则,把中心地块都保留着,不要一下子都批出去。 杨小佛的提案在1992年提出后,一时间引起轰动效应,家里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2003年,杨小佛(左一)在香港参加沪港经济研讨会。 供图 摄 1996年,房地产市场如何尽快走出低迷的状态成为当务之急。结合自己对香港的研究,杨小佛认为按揭可治此“症”,便建议参事室组团前往香港考察。1996年9月,参事室一行人在香港与当地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进行了充分接触。 杨小佛一行回沪后,经集体讨论成文,提交了“关于拓展上海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建议”,主张大力开办银行个人购房抵押贷款的按揭业务。有关部门立即就此作专题调研,银行按揭迅速出台,住房消费市场随之启动。 1997年10月,杨小佛又提交了“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机制,促进住房开发的良性循环”,建议让这项资金流动起来,“以贷转债”,缓解银行压力。 杨小佛与宋庆龄渊源颇深。自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成立以来,他始终积极参与宋研会的各项活动,多次口述或亲自撰写亲历、亲见、亲为的历史回忆文章。 正如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所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给中国改革开放做出过贡献的杨老祝寿别有一番特殊意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