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上海新闻网,上海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
热门TAG标签:

近三成网民热衷“听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6
摘要:近三成网民热衷“听书”

  “耳朵经济”正悄然兴起。上下班路上,形形色色戴着耳机的年轻人中,专注于“听书”的不在少数。据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去年6月,国内有声阅读用户规模已达2.32亿,占网民总体的28.9%。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利用碎片化场景听完一本书,成为用户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

  音频驶入快车道

  在蜻蜓FM总裁钟文明看来,音频行业于2016年出现内容付费之后,才逐步驶入快车道,此前都是“投资人烧钱”。蜻蜓成立初期,最早靠地推模式取得内容,挨家挨户联系各地广播电台,寻求引入优质内容。第二步是和出版社合作,引入有声小说,把读网文变成听书;后来再引入专业主播生产内容,大幅提升音频质量。如此,便构成音频行业原创内容体系:广播电台内容、小说听书、个人主播。

  蜻蜓FM上,高晓松首档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某种程度上是行业标杆,全年播放量达1.3亿,是一档成功的音频节目。与此同时,虽无名人主播加持,仅凭内容“收割”听众的网络小说,也成为音频强势主力。《超品相师》单平台点击突破24亿,《斗破苍穹》全网总点击量突破20亿……在喜马拉雅、蜻蜓、懒人听书、猫耳等音频平台上,随处可见醒目的网络小说。前不久,凭借丰富的有声阅读内容储备和立体的渠道运营生态,阅文集团推出“阅文听书”,布局“耳朵经济”。目前已对外授权近5000本有声书。据统计,国内音频市场70%的原创文学内容来自阅文,其音频收益约占原创有声小说收益的2/3。“音频具有独特的伴随性,深入探索用户的碎片化场景,让‘听’的场景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时段。”对于有声内容的快崛起、大需求,阅文集团副总裁朱靖分析,“有声阅读凭借‘讲故事’属性强、黏性高等诸多特点,斩获高流量,还培养了用户的连续收听习惯,成为音频平台的内容标配。”

  有声阅读听众与网文用户构成主体结构相似,对年轻受众而言是便捷高效、丰富优质的新型阅读形式之一,吸引力正持续放大。有声小说用户张程表示,全本《斗破苍穹》是利用每晚闲暇听完的,“听书不伤眼睛,你可以很放松地听,比较惬意”。

  未来朝场景化发展

  当下,音频的用户渗透率约为20%—30%,相较之下,长视频用户渗透率已达80%—90%。钟文明断言,趁着音频兴起的势头,未来用户渗透率至少可达近50%,“再加上人工智能对音频行业的助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如今,有声读物录制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很多都是新成立的,证明音频从业人员多了。”这是朱靖最直观的感受。与几年前一分钟几十元成本相比,网络小说音频录制费用也在提升,甚至达到一分钟几百元,这从侧面印证了音频市场的活跃。音频属于二次创作,对于各方最关注的版权问题,他介绍,惯常采用双方共有的形式,比如一方出版权,一方出录制,则音频版权两者共有;如果是付费委托对方录制,则版权归出资方。“用户基数、版权环境、专业机构,还有精品内容的涌现,让用户有理由为有声读物付费。”

  如果说平台和内容方关注商业模式与知识变现,那么对用户而言,优质内容永远是唯一的要素。“听书平台很多,说书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照本宣科,一字一字读完,有的会自己归纳、提炼,说出书中的精华。”“90”后用户吴颖的手机上,装着喜马拉雅、十点读书、樊登读书等多个APP,“会根据内容使用,碎片化时间拼起来能读完一本书,对上班族很有吸引力。”

  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硬件的发展与普及,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让“听书”变得理所当然。“音频未来的内容形态、方向在哪里?一定跟场景、人群有关。”钟文明认为,人工智能出现后,音频发展趋势是场景化,“在家里听、车上听,或是做家务时听、上班路上听,场景催生出不同的内容需求。”显然,看书也好,听书也罢,不管形式和载体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竞争中胜出的筹码。(解放日报记者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