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上海新闻网,上海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
热门TAG标签:

挖掘“能人”,“三无”小区垃圾分类支持率100%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6
摘要:挖掘“能人”,“三无”小区垃圾分类支持率100%

  没有物业公司、没有业委会、没有维修基金,虹许路971弄、975弄小区是典型的“三无”小区。尽管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天条件不足,但这个小区从去年4月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取得居民支持率100%,投放准确率98%,资源回收率39%的分类实效,成为长宁区第一批通过“两定”标准验收的小区。

  一个普通居民区要做到垃圾分类尚且不易,这个“三无”小区是怎么做到的?

  自管小组挖掘四类自治能人

  作为长宁区第一批试点垃圾分类的街道,虹桥街道一开始把关注点集中在老式小区、商品房小区,但没想到实施难度大的“三无小区”却不甘人后。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虹许路971弄、975弄小区,有120户居民,设施老旧。这个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缺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没有业委会,缺乏推进自治协商平台;没有维修基金,缺乏分类设施添置改造经费,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

  小区基础薄弱,如何推进垃圾分类?“一开始,我们心里没底,但没想到居民的支持率却很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秀珍说,这得益于以前打下的组织基础,居民们觉得过去小区碰到困难都是党总支帮助解决,“所以居民们信任我们,认为垃圾分类也是为了给小区办实事。”

  虽然没有物业,也没有业委会,但小区在党建引领下,很快组建了自管小组,搭建起居民自我管理的平台,挖掘出四类自治能人。

  首先是“大管家”,他要发掘协调社区能人,牵头组建协商小队,落实小区的三会制度,引导居民对小区事务逐步养成自主协商的习惯。一开始是69岁的李国明担当此任,他不仅带头发动居民,还天天守在垃圾回收点,可以说是小区垃圾分类的元老。李国明的太太也很支持他,夫妻俩挖掘了一大批能人参与进来,后来李国明身体不太好,由来自安徽的张毓华接棒。

  “小喇叭”是另一个重要角色,虹许路971弄、975弄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有些差异,这些宣传小喇叭组建起宣传小队,利用走家门、邻里照面等各种机会宣传垃圾分类。

  接着,“啄木鸟”登场。他们是小区的监督志愿者,组建找茬值守小队,制定志愿参与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当场为居民示范指导分类方法,“大骨头投干垃圾,小骨头投湿垃圾。”通过淘袋寻源、摄像回放等方式,对不规范的投放行为进行上门劝导。

  更多的专业“好帮手”也被挖掘出来,居民们组成互助小队。小区里原来的垃圾厢房要实施改造,这些好帮手有建筑、维修、财务等工作经历,整个改造方案,都是居民自己设计的。

  小区里有30多户租户,有些一开始并不配合。他们被热心的志愿者们叫住,“你实在没时间扔,10时以后把分好的垃圾放在家门口,我们帮你投。”如此这般过了几天,这些居民也主动开始自己分。

  小区垃圾厢房纳入区属管理

  小区自治“能人”们唱了主角,垃圾分类很快进入快车道。

  考虑到小区实际情况,虹桥街道协调区绿化市容局,将小区垃圾厢房纳入区属管理,并落实改造经费实现清单式改造和分类清运。同时纳入两网协调网点,配备管理人员,实现规范管理。这个改造过的垃圾厢房很快成了小区一道风景,居民原来避之不及,现在垃圾分类积极性高涨。原先住在垃圾厢房边上的一楼住户窗都不敢开,现在不仅开了窗,还主动督促别人垃圾分类。

  “以前总有居民质疑,我们前端分好的垃圾,是不是到后面又混起来?现在这个疑虑被彻底打消。”梁秀珍说,由区绿化市容局和清运单位支撑,小区的垃圾分类实现三个对接,与高洁清运公司完成干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清运对接,与环洁清运公司完成湿垃圾的清运对接,与新锦华公司完成可回收物的回收对接。居民们点赞,“这下好了,不同公司的车运走不同类的垃圾,就不会再混起来了。”

  小区还积极借助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和社区单位力量,与专业类社会组织“喜雅爱心”合作,开展绿色积分兑换活动,“绿主妇”绿色课堂也开进小区。“大家虽然以前都是老熟人,但只是见面打招呼,关门各管各,参加垃圾分类之后,大家养成了凡是小区事务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的习惯,小区一天天变得更美。”(解放日报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