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孩子被拐"假消息易刷屏微信朋友圈 网友:先转发再说

   日期:2015-12-05

原标题:“孩子被拐”假消息易刷屏微信朋友圈

 “孩子被下药带走”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后,普陀警方第一时间予以辟谣。 /网页截图

  ■网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转发再说容易引发连锁效应

  ■警方:在网上传谣,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月2日晚,一条孩子被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始发者是孩子的妈妈,并且附上了联系电话和孩子的照片,请好心人提供线索。瞬间,这条帖子被大量转发。

  然而,仅仅半小时后事情发生逆转,警方第一时间澄清,孩子是被其父亲带走了,孩子的父母正在办理离婚,该事件属于家庭纠纷,更不存在网传被下药迷晕带走。

  记者查阅发现,类似的“孩子被抢”案例并不在少数。近年来,上海媒体报道过的案例不下三四起,均被证实为虚假消息。

  就最近连发的微信朋友圈“孩子被拐乌龙事件”,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竞正告网友,“当心背后的法律陷阱。”

  “抢娃”信息均被证伪

  “呼救呼救,前同事的孩子今天下午在普陀区富平路浩云花园被拐走……”2日晚间起,一则“求救贴”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被大量转发。网帖称:孩子今年7岁,2009年元旦出生,下午4点一刻被下药带走,如有发现请速联系138167×××××,不胜感激!帖子还附上了三张孩子的生活照。

  然而,警方很快辟谣:经查,当日18时许,网传失踪男童杨某的外祖父、母至万里派出所反映杨某被其父亲带走,而杨某母亲无法联系其父亲,故到所报失踪。经了解,杨某父母正在办理离婚。根据事件情况,万里派出所已第一时间受理。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中。网传“下药”、“拐带”情节不实。

  记者查阅发现,类似的“孩子被抢”案例并不在少数。近年来,上海媒体报道过的案例不下三四起,查证后均为子虚乌有。

  就在3个月前,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一名50多岁的妇女企图冒领一名一年级的孩子,碰巧孩子的爷爷就在身旁,孩子才安然无恙。然而,警方调取当天校门口的监控录像,并未发现“冒领孩子”的妇女,现场也未发现可疑滞留人员。

  事实上,上海的儿童拐卖案件一直处于微发可控状态,一波又一波的“抢娃”信息最终都被证伪。

  “孩子被拐”容易刷屏

  为何“孩子被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特别容易刷屏?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竞认为,这和大众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的同情心密切相关,“很多人都抱着‘这是真的吗!转了再说吧。’的心态,不经思考的转发,谣言就此传播,造成无谓的恐慌。”此外,微信朋友圈都是基于熟人的信任转发,容易引发连锁效应。

  孩子母亲是否蓄意夸大情节,涉嫌报假警?王竞认为,目前尚无法认定。从警方透露的案情看,显然和当时网传内容有出入。报警人是孩子的外祖父母,显然知道孩子是被父亲带走,而非陌生人。从这一点看,并没有报假警。但是,孩子母亲如果是知道内情的情况下,故意在网上发布孩子“被陌生人拐走”的情节,那可能涉嫌违法。如果构成严重后果,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王竞也坦承,目前对于微信朋友圈谣言的监管相对较难。“私密性强,取证和固定证据难度大,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也比较难界定,真正因此被处罚的案例不多。”

  蓄意传谣可被追责

  王竞同时提醒,网友转帖需谨慎,如果因传播虚假信息酿成重大事件、严重后果,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微信朋友圈也是网上的一个公共场所,虽然对象是特定人群,但如果在公共场所传播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虽然查处起来有难度,但并不代表无法可依。《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遭到刑事处罚。

  今年5月14日,一条所谓“莲花路宜山路火灾”的消息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迅速发酵,引起市民恐慌情绪。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该视频为4月28日山西灵石两幢大楼发生火灾的视频,传播的信息为不实信息。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对散布谣言的钱某予以行政拘留。

  警方正告,网络属于公共空间,在网上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