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的1月8日,英文版《字林西报》上首次出现上海公共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的名字。同年,第一盏电灯在上海点亮。以此为标志,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登上舞台,用音乐点亮了上海这座城。 从上海公共乐队到上海工部局乐队,从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到上海交响乐团,虽然名称几经更迭,上交的历史文脉却不曾间断。它在中国点燃了古典音乐的火种,把西方经典引入中国的同时,也逐步成为向世界展现上海文化、中国声音的窗口。记者获悉,上交将在今年发布“中国交响70年”系列唱片,与柏林德意志留声机公司(简称DG)合作出版首张唱片,并开启建团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巡演。 见证中国交响乐文脉的薪火相传 上交曾开创数个第一:最早广泛地把交响乐介绍给中国观众,最早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中国的音乐人才,最早实行跨年度音乐季,最早实施音乐季季票制度等等。从1927年谭抒真以实习生名义,首次加盟工部局乐队成为第一位中国乐手算起,到2012年上海乐队学院创办,上交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乐队演奏人才。经过黄贻钧、陈燮阳、余隆等几代指挥的薪火相传,中国交响乐的文脉在这里得以延续。 上交尤为关注中国作品的创作,并借助自身平台将作品推广至世界。1930年,工部局乐队的曲目中首次出现了中国作品——黄自的《怀旧曲》。中国作品通过西方乐器发出自己的声音。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至今,上交就委约创作了50余部作品,朱践耳的十部交响曲、瞿维的《五指山随想曲》、陈其钢的《京剧瞬间》、叶小纲的《敦煌》等均刻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今年,上交将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联合推出“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首次尝试用编年体形式,选编出版1949年至今的70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交响乐力作,系统梳理并还原中国交响乐发展脉络。作品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用音乐语言把中国故事传到更多地方 2017年,作为首支登上琉森音乐节的中国乐团,上交站上世界音乐高地。今年夏天,乐团除将再度亮相琉森音乐节外,还将首次来到爱丁堡艺术节、拉维尼亚音乐节等国际顶尖音乐节,在国际舞台展示当代中国交响乐团的魅力。 今年6月,上交首张由DG全球发行的唱片将正式出版。这张唱片充分凸显中西音乐对话的主题,不仅包含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还将收录中国作曲家陈其钢的《五行》《悲喜同源》。此外,DG线上资料库还将于今年发行上交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录音。 在今年的演出安排中,上交邀请陈其钢、阿格里奇、周天、哈丁等中外艺术家担任每个月的音乐大使。今年6月,上交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的《山海经》将全球首演,进一步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文汇报记者 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