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上海新闻网,上海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
热门TAG标签:

低温来袭冷风吹“热”冬日经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6
摘要:低温来袭冷风吹“热”冬日经济

  连日雨雪,伴随大幅度的降温,申城仿佛一夜入冬。日前,劳动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伴随天气连续降温,冬日经济则也迅速升温,御寒保暖物品开始热销,冬令餐饮生意也红火起来。相比传统的冬日消费品,一些高科技商品,成为今年市场的“新宠”,如自带发热功能的发热内衣、发热袜,自热小火锅等销量增幅明显。

  -衣服-发热内衣、袜成“新宠”

  “入秋之后,我们就推出了新款大衣,但没降温前销量平平。最近一周上海飘雪,气温骤降,营业额明显增长。”上海浦东一八佰伴某女装品牌的导购员向记者介绍,时尚新潮的大衣和防寒服很受欢迎,羽绒服的销量也持续增长。

  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城市奥特莱斯内,许多老年顾客正在挑选保暖内衣,各种手套、帽子、围巾等保暖品也纷纷上架。“这款毛衣含有70%的羊毛,保暖性能很好,很适合中老年人。”一位导购员正在卖力为顾客介绍羊毛毛衣。她告诉记者,从上周五开始,保暖内衣、羊毛、羊绒制品销量增幅明显。

  劳动报记者从京东方面获悉,从销量来看,江浙沪等南部省份,连衣裙、针织衫、卫衣是冬季最热销的服饰。同时,毛衣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10倍。短外套、皮衣、针织衫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倍,棉服、皮草、毛呢大衣销量也是去年同期的2倍。全国雪纺衫、半身裙、连衣裙、美腿袜、打底裤等时尚穿着平均销量增长了近4倍。

  不过,与相对的传统御寒衣物相比,如能自带发热功能的发热内衣、发热袜成为2018年冬季的新宠,最受消费者欢迎,销量超过去年同期的2倍。

  据了解,发热内衣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它能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主动产生热量。这种纤维材料最早是为登山队员所用,后来推广到普通消费领域,颇受消费者青睐。不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提醒,发热内衣一般只能升温2℃至4℃左右,在极端气温条件下,并不能完全取代棉衣,消费者仍要科学合理搭配。

  -秋裤-“中国红”居男士收藏首位

  有的消费者是天冷了才买保暖大件,而许多消费者早已未雨绸缪,在双11前夕,网上秋冬保暖产品的销售就已经打响。

  来自苏宁大数据显示,今年9月到10月,上海的秋裤销量全国最高。11月,“堆堆袜”和裤袜分别同比增长402.95%和120.87%。萝卜裤与堆堆袜、阔腿裤与裤袜,11月同比增长164.32%与128.95%。

  进入12月之后,主流御寒装备就从秋裤变成了棉裤。伴随着寒潮来袭,上周三至周五,苏宁数据显示,棉裤三日销量猛增了137.2%。其中,男士棉裤占比63%。相较于女士加绒裤袜等多种选项,男士们的御寒方法较为单一,而“中国红”颜色位于男性消费者收藏量首位。  -取暖家电-销售达到年度最高峰

  少了取暖设备,如何过冬?记者走访了沪上多家卖场发现,来店购买取暖家电的市民已经络绎不绝。在苏宁易购(长宁店)记者看到,品牌多样的空调、空调扇等“暖冬”电器都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前来咨询和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这礼拜气温一下子降到零度,如果网上下单再预约安装,估计一周左右才能用上,还是来卖场跑一趟,一来放心,二来如果能顺利安装的话,这两天就可以使用了。”市民章阿姨迫不及待地买回了一台新空调。

  “这几天,空调、电暖器卖得比较火。”一位电器销售人员说。此外,加湿器、空气净化器也被摆在了抢眼位置。“加湿器可以避免室内过于干燥,对小孩和老人的健康有益。”正在一家商场挑选净化器的田女士说。

  苏宁易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苏宁取暖产品销售业绩已创历年最高,销售环比增长207%。其中,空调销量大涨200%,健康空调销量增长52%。与此同时,苏宁拼购平台上的充电式热水袋已经“断货”。此外,受到连日雨水影响,衣服难以晒干,烘干洗衣机也受到热捧,其秋冬季销量占到了烘干洗衣机全年整体销量的60%。

  苏宁负责人坦言:“相比往年,今年入冬已经晚了许多,这次的持续降温也来得突然,门店取暖产品销售也达到了年度的最高峰。”其中,德国威能品牌的供暖产品最受市民喜欢,获得了销售额第一名。

  除了空调、取暖器、电热水器等常用取暖设备外,中央空调系统、地暖系统等智能化家庭取暖系统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智能恒温水暖床垫这样的网红智能取暖产品也有不少顾客前来购买。国美家电的负责任告诉记者,其中,中央空调销售同比提升80%,地暖销售同比提升145%。

  此外,冬季爱车养护,防冻液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苏宁平台显示,这几天汽车防冻液销量已经增长超过700%。

  -餐饮-自热小火锅销量增六成

  气温骤降,热气腾腾的汤锅、水饺等,成为不少市民的就餐首选。工作日午间,在沪上多个商场的饺子店外,都排满了等候就餐的顾客。不少晚到的客人因为找不到座位,索性等待打包带走。

  火锅店同样人气旺盛,在海底捞江宁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午人已经算少了,晚间周末一座难求。”记者随机取号等候显示,2人桌之前已有20余人在等候。

  而寒潮“速冻”模式的开启,似乎也动摇了不少人出门觅食的决心。外卖则成了最佳的选择,在兴业太古汇楼下的外卖存放点,许多外卖员送来的大多以麻辣烫、火锅为主。“这个季节又冷又要排队,索性直接叫火锅来吃,方便快捷。”白领程小姐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点的是哥老倌的牛蛙火锅。

  此外,苏宁方面透露,使用安全方便,既不需要电源充电,也不需热水冲泡,只凭一个加热包就能自动升温加热的“自热小火锅”,今年成为许多职工的首选,销售量激增六成。(劳动报记者 高睿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