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上海新闻网,上海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
热门TAG标签:

上海建工:有条不紊迎“大考”,让“四叶草”盛装绽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6
摘要:上海建工:有条不紊迎“大考”,让“四叶草”盛装绽放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展品、论坛、场馆……这一场盛会有太多令人“恋恋不舍”。展会结束后,仍有市民在进博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附近流连、拍照。11月14日,进博会开幕式主论坛会场、平行论坛会场、国家展示馆、南广场向社会开放,为期十一天,以满足人们强烈的观展需求。

  是什么样的展会场馆如此“艳惊四座”?12万平方米施工面积、210多个日日夜夜,来自上海建工集团的2500多名建设者,围绕助力进博会“打造国际一流博览会”目标,优质高效完成了国展中心场馆功能提升工程,让形似“四叶草”的场馆盛装绽放。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建设、服务和保障进博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上海建工不忘国企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建筑全产业链协同联动优势,克服了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等难题,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展示了上海标准、上海速度、上海质量,努力打造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表示,上海建工坚持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严监管、最新技术,实施“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的做法。接下来将提炼进博会建设经验,更好地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

  科学管理 有条不紊迎“大考”

  上海建工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拥有丰富的重大工程建设经验。哪怕在他们面前,进博会场馆也是一次“大考”。

  国家会展中心场馆功能提升工程共有七个部分,包括:主场馆改建、平行论坛搭建、智慧安防、室外总体绿化景观提升、立面形象提升、能源中心及110千伏变电站立面装饰和泛光照明等。由此带来的难题堆积如山:时间紧迫、体量巨大、协调艰难、管理复杂……

  一年半的工作量,半年就要保质保量完成,在很多人看来几无可能。实现“不可能”,团队、管理、协作缺一不可。今年三月,进博会场馆启动改建,上海建工组建了一支“精锐队伍”,成立指挥部,既包含原场馆建设团队,又有相关配套保障团队的精兵强将,并在第一时间投入建设,“5+2”“白+黑”的工作状态变成生活日常。

  队伍中不乏参与世博会、中国商飞生产基地、上海迪士尼乐园建设等重大工程的老法师。有的人平均每天工作达15个小时,遇到夜间施工,就跟着一起通宵。哪怕出差回到上海已经是深夜,还会第一时间赶到灯火通明的项目办公室里。

  在建设团队的办公室里,一张张A3纸大小,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会议安排表格外醒目。由于工期紧张,只能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但质量不能落下,上海建工和设计单位一同策划、研究方案,平均每天要开四个协调会,工程每个组成的工序、进度及实施情况,都尽在掌握,施工遇到的难题从不过夜。每增加一项工程内容,根据“关门”节点,倒排关键节点工期,相关工程的管理团队每天都要踏勘现场各区域实施情况。有的项目经理,养成了每天到场馆“散步”的习惯,日行两万步,约有15公里!

  有了指挥部充当“参谋长”,庞大的工程体量被科学分拆为一个个小项目,并进行绣花般管理,确保工程进度有条不紊。在改建过程中,国家会展中心“不停展、不闭馆”,而建设又涉及到几十条作业线交叉施工,协调难度极高。建设团队在最短时间内理顺思路,管理人员轮流跑工地、查现场、盯进度。原本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土建结构拆除,只花了五天时间。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安装完成了1900多台设备、27万米管槽、6万多平方米风管、119万米线缆和5万多处末端点位,节约工期超过八成。

  前方“打硬仗”,后方“粮草”源源不断地跟上。展会力求最高标准,落到细节处自然不能松懈,选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精品,混凝土质量要百分百合格。同时还配合了现场值班制度和绿色供应通道,指定主供拌站,配套备用拌站,技术人员全过程跟踪,确保高质量商品混凝土生产有序供应充足。

  精益求精 “四叶草”内外移步换景

  历经春夏,在建设团队的打磨之下,“大国风范,海派韵味”的设计方案终于从蓝图变为现实。“四叶草”内外移步换景。

  南广场上,秋天的最美景致浓缩于此。花海树阵气势恢宏,巨幅吉祥物“进宝”笑脸相迎。别致又挺拔的八座立体绿雕花柱成为亮点。柱身上,绿植勾画出牡丹、玉兰、梅花、兰花、玫瑰、荷花、茶花和杜鹃等八大名花,寓意繁花似锦,喜迎八方来客。殊不知,这些花朵的轮廓,是用坚硬的钢筋“拗”出来的。要让人一眼就能区分出这八种花卉,对花朵颜色、透视、叠压的要求很高,需要人工完成。在工人的细心巧手下,花朵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建设团队借鉴上海迪士尼的管理经验,先制作实体小样再确定成品效果。

  “四叶草”室外总体和景观绿化功能提升工程的绿化占地面积达到9.06万平方米。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建设团队还千挑万选出一种名为“佛甲草”的绿植,甚至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寻找到最适合的供应商。

  最美景致,蕴含着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技术测算。西厅的主入口,是一面光影变幻、熠熠生辉的金色外墙,造型灵感源自绽放的玉兰花。

  上海建工建设团队介绍,在核心区主会场所有的外部形象工程中,这面墙难度最高、工况最复杂。为展现玉兰花的柔美形态,外墙几乎全部运用流畅曲线来装饰,需要用香槟色钛金穿孔金属板进行密拼,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异型支承钢骨架达500余吨,为全国之最。钛金板安装采用新技术,大大提高精度。在钛金板的转接件安装中,技术人员采用“三维放线、跟踪复核、数据合模”的测量和空间定位工艺,对2.2万个控制点位进行了定位,把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钛金板现场安装的单元块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打造最美景致,更需要整个团队犹如一部高新“精密机械”,在总控制下有条不紊地精准高效运转。进博会场馆整个屋面泛光照明要安装3.5万套灯具,主广场要使用近9000套泛光照明,32万余颗点光源将南广场二十四节气柱打造成一个灯光大舞台,如此庞大的照明体系在集中控制系统2500多套控制设备下,以十余万米控制线远程控制照明,实现整体联动,能够演绎出多样的、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

  借鉴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浦东机场、虹桥交通枢纽、上海南站、昆山中环等超大型项目的总承包经验,上海建工在改建过程中还运用了智慧安防,并且进行全面网状覆盖,涉及到安防、物防、技防、消防、网络安全等领域。比如在消防水系统施工中,新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采用红外和图像复合探测技术,可以360度全方位火灾探测,自动定位火源,定点灭火,同时智能防火预警还可以远程查看现场,远距离无线控制射流灭火装置与消防联动设备。

  进博会是我国今年四大主场外交之一,具有重大意义,会议期间所有设备都需要确保“零故障”。7398件会议系统主设备,28间会议室,涉及音响、会议灯光、视频监控、会议发言及同声传译、舞台机械吊挂、环境照明控制、内部通讯及电视转播共8个子系统,都采用了最高等级的安全运行措施。声音效果上也容不得半点马虎,清晰可懂、声像自然一致是基本要求,建设团队将声音控制力强的音箱作为主扩扬声器,通过声音处理,重点突出会议功能的声音频率。

  匠心打磨 以智能和绿色塑典范

  在建设团队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中,无数创新的火花迸发而出。在他们眼中,这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国家荣誉、展示大国风范的重大工程,更是一曲融汇着科创元素、工匠精神、环保理念的交响乐。

  随着施工大面积铺开,上海建工全产业链“大兵团”整体作战的优势逐渐显现,工程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出极高含金量的技术。“三维扫描”+“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让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大大缩短了设计方的出图时间。

  绿色植物类型多、范围广,反季节种植不可避免,需要攻克种植和养护两大技术难题。南广场的香樟树更适合在秋天种植,但考虑到树木的生长速度、成荫效果,需要提前到炎热的夏天。为了确保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工程人员给香樟做好充足和精细的“后勤保障”,尤其是要在夏天“喝饱水”。一方面营造封闭区域、垂直喷灌系统、地下树穴排水管网,同时给苗木主干缠绕草绳、无纺布进行保湿,打造一个近乎自然的环境。

  进博会主场馆和平行论坛场馆还配备了“智慧大脑”:智能配电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远距离实时遥控、遥测、遥信等现代化与智能化管理。机器人的身影,也在场馆中出现。它的身份不是展品,而是进博会的“建设者”。为了营造大气磅礴的效果,会场顶面由13米长的复合铝板组装而成。但对工人而言,又大又重的装饰板安装费时又费力。若一不小心损伤铝板,或者贴得不平整,就需要整张更换、重新加工。建设团队将工业叉车拿来改良,变身成拼装机器人,最多能承载1600公斤,力大无穷。这也是上海首次将机器人应用到装饰材料拼装。

  场馆改建和投入使用几乎无缝衔接,这对施工有着近乎严苛的环保要求,使用的材料远高于国家标准。为了避免空气污染,室内的装饰不再使用人造木皮和复合木皮,而是改用金属板转印及蚀刻的工艺,来体现木材的质感和颜色。墙面及顶面饰面板全部采用干挂或吊装方式,避免胶粘。采用的复合铝板,经检测达到欧洲标准,使用的胶水完全符合高铁车厢的标准。

  平行论坛“馆中馆”采用100%的装配式设计及施工,从源头上避免了噪音扬尘。由于是装配式施工,所有构件运到现场直接“搭积木”完成,每一块构件都有专属的“身份证号”——二维码编码,避免构件被拿错。通过二维码,技术人员还能在管理平台上持续跟踪,如果构件出现损坏,就能迅猛、精准定位到问题部位。

  除此之外,进博会场馆还要营造“森林”级自然空气,并从施工中一直延续到展会结束。为了减少扬尘,施工现场有两台带洒水功能的全自动清扫机定时清洁现场,还有16台大功率鼓风机和12台空气加湿设备。33台大型自动环境监测型空气净化器,还能检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PM10、PM2.5等数据。

  上海建工的技术团队甚至对空调箱功能进行专项研究,大幅提升技术含量。空调设备全部采用先进风机,达到出口风速低、转速低、噪音低的效果。所有空调箱设备全部配置高压微雾加湿器,空气品质润泽均匀。

  配套跟进 为展会召开保驾护航

  在进博会场馆“主战场”之外,来自上海建工的建设团队参与到滨江沿岸景观功能提升、浦江大桥景观改造、市政道路建设、市政市容景观改造、城市绿化更新等等进博会配套工程中,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虽说是配套工程,难度却一点不比场馆建设来得低。国家会展中心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全长504米,是连接进国展中心和虹桥商务区的唯一空中人行连廊,也是首届进博会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工程涉及跨越绿地、河道、市政道路、地铁、供能管网、综合管线、又毗邻地块建筑物,施工难度非常大。

  为了减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连廊采用搭积木的预制拼装工艺,项目预制拼装率达80%以上,梁体和主要立柱采用钢结构,河中墩柱采用预制混凝土工艺,大大压缩了施工周期。由于周边环境复杂,跨越区段多,建设团队还运用了3D化建模,更直观、更准确地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布置,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返工、材料浪费。同时通过模拟大型机械的施工情况,了解到技术难点和危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九月底,国展中心场馆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但丝毫不能放松:服务保障紧接着施工建设而来。11月5日,进博会开幕日的凌晨3时,来自上海建工的建设团队陆续进场,检查设备,驻守在机房中为开幕式进行运行保障。运行保障容不得半点懈怠,在主会场内,建设者们从五时开始,每过一小时就对现场中方休息室、迎宾厅、共享厅、主会场的主席台、观众席等重要位置测温,确保现场开门关门、舞台灯光及大屏幕的开启等所有工况下,温度变化都能稳定。

  开幕式结束之后,建设团队依旧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运营保障的值守工作。除了机电运维,还要保障场馆空间的空气自然清新,确保达到七星级公共场所滤清等级。直到11月10日当天20时,建设者们才陆续撤场,统一集中、统一离开了进博会场馆。仅仅半年多,就完成了12万平方米的施工量,“不可能”的任务做到了。上海建工人展现的精气神也得到充分肯定,被誉为“雷厉风行、勇于担当、自我加压、内聚力量、不畏艰难、负重前行”。一座场馆惊艳四方,它的背后,更有令人触动的艰辛与汗水。(解放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