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虹口调研《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修订工作情况,专门察看了马厂路地块(风貌保护街坊)和“红楼”耶松船厂旧址的保护情况。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先后批复了44片41平方公里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涉及中心城区12片、郊区32片,先后公布了5批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同时,还进一步探索扩展保护对象,公布了250个风貌保护街坊、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和84条风貌保护河道。“红楼”与马厂路地块也在其列。 历史建筑的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与保障。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旧改工作思路从“拆改留,以拆除为主”转变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保护中也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 完善保护对象体系,优化保护制度,促进活化利用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需要完善地方法规。比如,中心城区730万平方米的里弄住宅保留保护,这些建筑绝大部分没有法定的保护身份。而现行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所涉保护对象及其管理方式、管理要求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现实需求,亟须进行修订。 座谈会上,大家提到,历史风貌保护管控要求多,支持政策少,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仍处于相对消极维持的留存状态,如成片里弄住宅超负荷使用状态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亟须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支撑。解决保护更新与合理利用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足的问题,如缺乏历史风貌保护专项资金、建筑活化利用、建筑征收及产权支持政策等,针对本市在推进历史风貌保护与活化利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关规定、提出支持政策,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互动,实现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 一年多前,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遭擅自拆除,令人心痛;2015年,三菱洋行大楼被整体喷砂,让人惋惜。如何完善和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与会者建议,针对作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核心要素的优秀历史建筑,提出更为严格、有效的保护要求、措施和制约手段。对擅自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等行为亟待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并针对擅自拆除需保留的历史建筑相关违法行为提供处罚法规依据。 记者了解到,下周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将对上述问题等提供法规支撑和保障。(解放日报记者 王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