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5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划破雾霭,投向东经126度北纬45度,这个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的地方时,当沙沙的树叶声、清脆的鸟鸣声、淡淡的青草嫩芽气味在空间和时间里萦绕不绝时,一种生命向上的张力与激情便充盈着这块肥沃的土地。
放眼这里,你能看到宽敞舒适的牛舍内牛群悠闲地自由采食;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到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奶香的味道;置身这里,你能触摸到微风拂过面颊时缕缕清新的牧草气息。拥有独一无二的天然有机草场,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天馈赠的国际公认黄金奶源带,为数不多的有机奶源基地,全程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体系……完达山松北牧场犊牛组便在这里培育犊牛。这里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景。
换上白大褂、戴上卫生帽,穿上及膝的一次性鞋套,经紫外线照射,踏着浅池中的消毒杀菌液,经过M型环廊才能进入牧场探访被称作犊牛“妈妈”的一群人。阳光下,一幢幢蓝白相间的饲养场房棋布于苍山原野间,映入眼帘的是“以牛为本”宣传版,现代化的榨乳厅,分设两排的犊牛、育成牛、泌乳牛、干奶牛等都是分舍饲喂。
走进犊牛舍,干净整齐的犊牛栏,精料、苜蓿、羊草横竖成排摆放,刚刚巴氏灭菌消毒的鲜奶飘着奶香,0-7天新出生的犊牛、1月龄、2月龄……6月龄,不同月龄的犊牛分舍分区域饲养,纯种澳洲荷斯坦奶牛与全球排名前50名的性控冻精繁衍出的犊牛具备更健壮的体况和更优异的基因。顽皮的犊牛和犊牛组饲养员之间的亲密交流、情感互动让你在动容的同时也会多少了解到为什么这个班组可以连续三年蝉联公司“先进集体”,今年,被授予“省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妈妈的呵护
“我们犊牛日增重已经达到900克,国内平均水平是750-800克,我们已经处在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翻看着犊牛日增重记录表,牧场总经理助理刘斌坚定、自豪地说:“她们守护着牧场发展的未来,采用科学饲养和情感投入的培育犊牛方式,让员工亲切的称她们是犊牛‘妈妈’”。
为迅速搭建犊牛免疫系统,犊牛“妈妈”们为犊牛灌服初乳,“妈妈”们从未因失误灌服而造成犊牛死亡。
刚断奶的犊牛不会自己采食颗粒料,犊牛“妈妈”们就人工训练犊牛采食。“妈妈”们一手拎着精料桶,一手手心捧着颗粒料诱导训练犊牛采食,让犊牛尽早学会采食颗粒料,犊牛吃的越多,日增重水平越高。有时手指会被咬到,可谁又会对自己的“孩子们”真生气呢。若是哪个犊牛生病了,“妈妈”们会一分钟都不离开它,守护着犊牛输液打针,时刻关注它的动态。就怕犊牛顽皮乱动“滚针”。“妈妈”们还会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时定量的给生病的犊牛喂药,俨然半个兽医师的姿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松北牧场犊牛组的利器就是犊牛饲养员们丝丝入扣的细心、母亲般的耐心和强大的责任心。拥有这三心的“母亲”们,亲手缔造了犊牛成活率99.7%,犊牛日增重900克这一惊人指标。
妈妈的关爱
在完达山松北牧场犊牛组主管王玉玲看来,岗位的坚守、责任的践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2011年10月初,牧场从澳大利亚进口的2588头荷斯坦奶牛进入产犊高峰期,月平均产犊600多头,连续三个月的集中产犊,将使犊牛数从0迅速增至2000多头。谁能承担起养育牧场未来希望的责任?谁能力挽狂澜担负起2000多鲜活生命的重担?谁能为牧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时间,成为牧场领导案头最为紧迫和“头疼”的事情。谁能?谁能在牧场最危急的时刻勇挑重担?谁能?
王玉玲,一个46岁的中年妇女。有人开玩笑道:“见她这个人,你不觉得她是个主管。见她管理的团队,你不觉得她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干起活来不输给男人;一个女人,带起队伍让男人都钦佩。
牧场正在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王玉玲在接受考验的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进入10月中旬,犊牛数与日俱增,300多、1000多、2000多,犊牛头数不断攀升。无形的重担在此刻压在了这个46岁女人柔弱的肩上。
“领导把犊牛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
“犊牛组虽然有时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甚至到深夜,但那都是应该完成的工作,只要犊牛健康,看到公司未来的希望在我们手中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再苦再累也都觉得值”,她淡淡的讲过。
“如今看见7个舍都满满的,2000多头犊牛都健康活泼,精精神神的。我和我的团队都很有成就感,很欣慰,它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都是我们一个个喂养长大的!”言语之间流露出女性特有的幸福和满足感。
她似乎已经忘了,忘了她独自一人抱起七八十斤犊牛时的累和一身的脏;忘了喂养犊牛时为引导犊牛喝奶而被犊牛咬破手指的疼;忘了给几百头犊牛抬垫草时的腰酸;忘了自己曾因为太过劳累而睡在犊牛舍的疲惫;忘了曾因犊牛生病上火嘴上起的火泡和沙哑的嗓子;忘了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么无怨无悔的坚守岗位;忘了到底是怎样的不辞劳苦的践行责任。如今,似乎都让2000多犊牛活蹦乱跳的场景给冲淡了。
妈妈的责任
如果说一个人的坚守是难得可贵,那么一个团队的坚守对企业来说便是无价的财富。
牧场犊牛组“元老”级的员工丛淑云,一名普通的犊牛饲养员,“照顾犊牛和照顾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她柔情的讲。哪个犊牛多大了?哪天出生的?每天喂奶喂料多少?从哪天开始应该换料饲喂?谈起这些,她如数家珍。开朗乐观的工作态度不会让你联想到这个外表瘦小的女人竟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的爱人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不能从事劳动,家里日常的花销就靠丛淑云每月的工资维持。生活的压力没有剥夺她脸上的笑容,“和犊牛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很有活力”话音刚落,她又去给犊牛换水换料去了。
史晶林,犊牛组负责巴氏灭菌的犊牛饲养员,为了让哺乳期的犊牛早6点30分就能喝上卫生、热乎的鲜奶,他每天凌晨3点天不亮就要起来工作。消毒巴氏罐、从奶厅拉回鲜奶、巴氏灭菌鲜奶、给每个犊牛舍送灭菌完毕的鲜奶、再消毒巴氏罐,周而复始,看似简单无趣的工作,他做得有声有色。他经手的巴氏灭菌鲜奶,灭菌后菌落数低于2000cfu/mL,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让中国人喝上放心奶是完达山人的梦想,我要让我的犊牛也喝上放心奶”他嘿嘿的笑着说道。
这个群体从来不缺少“好样的”人,每月都给家里寄钱供养80岁老母亲,两年才回家一次的谢永国、将青春奉献给饲养犊牛事业的邹石娇、带病坚持工作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一个工作日的周维华……
完达山松北牧场有很多这样的奶牛哺育员,他们既有着坚强不屈、屹立不倒的“大树精神”,也怀着求索奋进、默默奉献的“小草情怀”。犊牛组是这个战线中最普通的一员,她们饲养着不同月龄的奶牛,心怀着一颗同样火热的心,是纯净的心灵让她们乐于奉献,是拼搏的劲头让她们笑傲江湖,是团结的力量让她们永往直前,是不屈的精神让她们奋勇前进。犊牛“妈妈”每天天不亮,第一件事就是唤醒犊牛,喂奶、喂料、换垫草,晚上人们在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时她们仍然陪在犊牛身旁……用她们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彰显了平凡中的伟大!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