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做知识的“驾驭者”,还是成绩的“苦行僧”

   日期:2014-05-15

 6月临近,人们的目光又将聚焦于即将决定考生命运的高考。近日,一所以“高考工厂”闻名的河北某高中走进了媒体和人们的视线,近乎严苛的教学管理和一切为了高考的目标让人们再一次对教育模式展开了思考。


    模范高中:校规严苛的“学霸生产线”

    在河北省某地,有一所素以“超级高考工厂”闻名的重点高中。其近乎军事化的管理和严苛的规定让该校学生有着 “宗教修行”一般的学习历程。在这里没有追跑打闹和花前月下,吃饭超时、自习课喝水、与同桌讲话、往教室后门外看、照镜子抠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学生每天学习10小时,就连做操的间歇和上厕所都要用来看书。

    然而,这些“苛刻”的规定在学校的荣耀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十余年包揽全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清华、北大录取率占河北全省两校招生人数的80%……在这样的成绩下,该校10年间共有17万教育同行到访考察,这在河北教育界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育参观路线,甚至让当地的酒店餐饮业也因此受益。

    唯成绩论: 高压灌输造就了学霸还是学奴

    如齿轮般精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们无暇他顾。除了大量的知识考点,“吃三年的苦,享一辈子的福”、“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等精神信条也一股脑的塞进了他们的意识中。且不说人们获取知识是为了创造价值,还是当作追求财富权力的垫脚石,这样机械化的学习生活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格?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学习?“许多时候,我们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同学和老师,因为不能被扣分拖了班级的后腿。”一位学生无奈的表示。更无奈的是,这样的模式正在被不少学校模仿。

    美国有种叫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们利用网络平台预先学习老师安排的课程,而在真正上课的时候组成小组畅所欲言,而老师则成为听众及辅导者。在这样的课上有合作,有谈笑,有辩论,有思考,几乎每个人都对所学内容有着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成绩并不被刻意重视,而他们对知识的驾驭,和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个性与创造性都令人难以置信。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希望,与精神压抑下产生的负面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教育模式:别让人才被成绩埋没

    弘成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波曾说过,教育的需求将越来越个性化,统一的课堂、统一的教材的流水线场景也将会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而成为历史。更多的互动和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才会激发每个学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更简单,更快乐。

    成绩是检验知识的工具,不是学校用来炫耀的资本,更不应该因此而粗暴的将学生变成学习机器。这让笔者想起了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操,虽然在世界享有盛名,却不知这些极少数世界冠军缔造的辉煌成绩背后,断送了多少优秀青年的运动梦想和体育本应带给他们的快乐。教育也是一样,观念和模式没有改变,就算有再多的学生走入清华北大,也不过是少数人在科举游戏中的胜利,而无数个性迥异、富有天赋却被“成绩”埋没在人海中的青年才俊,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关注更多弘成教育信息,请扫描弘成二维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