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1-24
上世纪80年代,没能考上大学的蒋锡培来到杭州,经人介绍,他在一家钟表店里当学徒。虽然这段经历不长,但对他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
“钟表有齿轮,也有轴。齿轮只有连在轴上,才能和谐配合转动。”多年后,蒋锡培如此评价齿轮和轴的关系。“我个人也只是个齿轮,只有固定在企业和社会的轴上,才有好的未来,尤其是企业做大的时候,我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或许是受早年经历的启发,蒋锡培十分注重自己、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这种和谐配合关系。
最初,创办远东办企业的想法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如今,远东控股集团正从“主业+投资”的发展模式向“全球投资管理专家”的方向调整,远东电缆向“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方向转变。“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已然成为远东凝聚员工向心力的一种经营哲学。
在蒋锡培轴轮经营哲学里,远东的每个员工都是齿轮,大家共同保证着远东这个大轴承的飞速和谐运转。
两人一起吃早飯、一起上班,走出的是同一扇门,坐着同一辆车,走进的是同一扇大门,打同一家公司的卡,然后再忙各自的工作。在远东,这正是十分之一的员工每天真实生活的写照。
李玲玲心里有了暖暖的牵挂。
2012年,来到远东的第六个年头,她和爱人王冬涛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领了结婚证,握拳宣誓的那一刻,她觉得很神圣。
“结婚了,就像是心里有一根红线,线的那头是另一半,感觉已经完全不同,心态被改变了。”
24年来,远东家庭成为远东文化的副产品
李玲玲是青海人,王冬涛是河南人,他们在远东相识、相知。
来宜兴之前,李玲玲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跨入工作岗位的小姑娘,对未来充满未知与好奇。对没有走出大西北的她来说,也有犹豫迟疑。而此时,同样刚刚毕业的王冬涛,选择来到人地两生却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江南,开创人生的另一片天地。美好的爱情,总是留给人无数浪漫的遐想。
“如果不是遇到他,我很有可能已经辞职回青海了。”
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工作,社交圈子窄、同事即朋友、休闲娱乐方式单调。无助的时候,身边没有嘘寒问暖的人;开心的时候,找不到第一时间想分享的人……幸福感和归属感的缺失让李玲玲一度想要离开。
“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需要一个关心、照顾、支持你的人,这样才会有勇气继续留下来。”谈话中,不见一丝“假大空”,她更多的在描述自己的生活体悟。
“夫妻双方在一起工作,不仅能促进夫妻之间感情生活的和谐,而且也能在工作上相互感染,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与所预想的夫妻同事会有的争执、矛盾完全不同,我心里腹诽。“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谈到工作上面临的很多问题,我们会相互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
“你觉得,远东给了你什么?”我问她。
“归属感和认同感。曾经有人说过企业就像一艘船,而每个员工就是船上的乘客,大船的沉浮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和员工个人共谋发展,也共享利益。在远东,能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且我坚信公司的稳定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的稳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诚然,翻看远东的发展历程,从远东创立之初,“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的理念已经初露端倪。1990年,蒋锡培兄弟两人及其亲朋投资180万元创办,公司员工总数只有28人。而当24年之后,它成长为资产200余亿元,品牌价值170.76亿元,员工10000余人的多元化民营企业集团时,“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既是远东对每一位员工的承诺,也是赢得员工对企业信赖的基石。
2013年末的数据显示,夫妻双方同在远东的,光电缆产业,就有631对。631个远东小家庭,1262名员工,占整个远东一万多名员工的十分之一。
远东血脉成为远东文化传承的纽带
跟所有独生子女一样,徐丹萍毕业后面临两难的选择:是继续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放弃大城市良好的工作机会,回到父母身边。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跟当下许多80后独生子女的想法类似,徐丹萍认为:“上海工作竞争比较大,生活成本也更高。加上自己是独生子女,考虑到日后的生活,我选择了回宜兴,到远东工作。”
对远东,徐丹萍并不陌生,父母都是远东的老员工了。父亲徐埝明在成本管理部,母亲周海娟则是辐照交联厂复绕机线的一线操作工。与父母同在一个单位,让她心里平添一份安定和踏实。
“与父母在同一家单位,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由于父母都在远东,所以跟其他同事相比,我适应新环境更快。”
刚进远东工作的那段时间,徐丹萍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把一天中搜集的“一箩筐”的疑问“丢”给徐埝明,从公司的人事关系、规章制度到人际关系、工作方法、文化理念等等。徐埝明俨然成了“前辈”,而回答女儿的这些问题,他游刃有余的同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在远东所有的工作经验与女儿分享。
“心里更踏实了,融入感更强了。”作为远东子女,徐丹萍从小耳濡目染了远东的企业文化。早在十几年前,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这句话已经流传甚广、熟透于心了。“那个时候还没有考虑太远,但是工作以后,选择从上海回来,我一点也不后悔。”
在远东,与徐丹萍一样的远东第二代并不在少数,他们承担着传承者的角色,远东的企业文化沉淀在他们的脚下,发挥出强大的滋润和培育作用。
远东何以能凝聚几代人
过去国有企业沿袭了农耕文明的接班制:即父母退休后,把位置让给自己的子女,形成了几代人吃“铁饭碗、共享公有资源”的稳定局面,但却缺乏活力和发展。远东,一个拥有员工10000余人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两代人同在企业却能推动企业保持蓬勃发展,这一现象何以能经久不衰、延续至今?
“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这是蒋锡培传递给员工的价值观,他力求以这样富有感召力的宣言,让员工在得到应有的回报时,还能让每一个家庭分享远东带来的果实。
在远东,员工中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打工,在远东;离开远东,不打工”。 许永强,交联二厂72盘钢丝铠装机岗位上的操作工,“曾有人聘请我到其它工厂,但我没有离开。”老许说。
经过24年的开拓,远东作为中国电缆行业的领跑者,对外树立的声誉、品牌,扩散出来的影响力、美誉度,让老许觉得在远东干活,能体会到一种无以言表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远东销售业绩的节节突破,老许得到了增加收入的机会,现在他每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公司提供了完善的员工福利计划,为他办理了养老、医疗等保险。
既然每月能按时领到工资,拥有一个稳定获取收益的环境,老许有什么理由要离开远东?如果跳槽到其他公司,就要承受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
每次,老许看到蒋锡培以亲和、友好、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工人面前,都让他感到有尊严,觉得只要安心在远东干,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了这样的预期、信任,老许把妻子介绍到远东干活,每个月的收入,让他们在镇上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像老许这样以口碑相传,把亲属介绍进去,进而夫妻、父子、姐妹都在远东供职的有许多。一个以血缘关系连成的群体出现在远东,不仅是家族成员希望降低生存风险,还体现了蒋锡培追求以“和”为主,凝聚人心的意愿。
这些员工对远东的认同感还表现在,他们来自乡村,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去了耕地,他们获得经济来源的渠道比较狭窄,而像火箭一样飞速上升的房价、医疗费、教育费等,随时会吞没他们以流汗水换来的微薄收入,如果失业到哪里谋求饭碗?
在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在一个强大、充满活力、不断刷新产值的远东就业,以托起自己的养老、医疗等,直至退休后拿养老金的梦想。
蒋锡培早年提出的财富观,在商界论坛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今天富不算富,永远富才算富;物质富不算富,物质和精神一起富才算富”。蒋锡培认为,企业家创造财富就是让大家分享的。如果你一个人享受,尽管有一时的快乐,但一定不是全部。
基于此,远东人有一个共识:惟有企业对员工的诚心才能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心。24年来,“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理念贯穿了企业发展始终。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