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范鹏: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段”

   日期:2014-01-25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甘肃讯(记者 李远 郑艳英):甘肃,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它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范鹏 


 
    如今,甘肃省经过不懈努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都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也于2013年年底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对甘肃省来说,可以算是重大的战略机遇。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下,甘肃省又做出哪些战略规划呢?面对这一疑问,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范鹏。

    三大战略平台建设 打造最美生态甘肃

    甘肃省在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主要建设三大国家级平台,分别是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这对甘肃省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范鹏说。

    甘肃具有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是我国防治干旱、荒漠化、沙漠化和沙尘暴的重要区域,可以说甘肃是为祖国挡风的墙。甘肃在黄河水系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贡献极作用。青海是中华水塔,而黄河水,四分之一在甘肃汇合,它流经甘肃一百公里,蓄积了百分之三十的水源。为此,若把甘南草原退耕还木,保护好水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量便有了保障,中华水塔便有了保障。为此,建设好甘肃生态环境,对于甘肃、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祁连山水源、黄河上游水源保护,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生态保护,隆中地区水土流失保护等等,都是我们生态文明重点保护区域。”范鹏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于甘肃来说,既是国家制定的政策,也是历史机遇。范鹏表示,要让政策机遇落到实处,就要先行先试,在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制止人为生产活动,还自然一个修复的空间和时间,并且要用优厚的生活待遇,保障区域人民生活,使他们从一个生态的利用者变成一个生态的保护者,自觉自愿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操之过急。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甘肃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环境下,在国际社会呼吁下,我们必会保护好这份资源。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好。”范鹏说。

    打造华夏文明敦煌新名片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具体工程已正式实行。在“丝绸之路文化带”上,甘肃秉承“讲文化、讲传承、谋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使文化产业在2013年增长了28%。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旅游收入也达到了660亿,成绩可喜。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甘肃插上了发展的翅膀,丝绸之路也处处洋溢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气氛。

    三区建设也在迅猛发展中,而甘肃首先要发展的,便是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敦煌是甘肃最重要的一张文化名片。

    众所周知,敦煌不仅是艺术殿堂,而且是精神圣地,是文化高地。世界各国人民都可以在敦煌找到属于自己国家、民族、系统文化的基因。凡是人类生活、人类文明所涉及的内容,在敦煌都能找到痕迹。为此,任何一门学问的研究,都离不开敦煌,都可以在敦煌文化中获取营养、找到资料、填补空白。

    “所以我们要用对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景仰的态度,来宣传敦煌,推荐敦煌文化,把敦煌文化打造成华夏文明的第一张名片,打造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龙头’产品。”范鹏说。

    如今,甘肃省正在积极打造华夏文明敦煌新名片,“数字敦煌”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范鹏说:“现在正在制作的‘数字敦煌’,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把敦煌的过去展现在大众面前。把人民看不到、没法看、说不清、道不明的壁画、雕塑,全部用高清技术保护下来,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敦煌艺术文化传承做基本保障,使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更加科学,也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世界各国人民需求。这样,大众足不出户就能走进敦煌莫高窟,不来甘肃,就能享受到甘肃文化美景。”

    经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省委常委会批准,“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将作为全省工作的“重头戏”,诣在将其打造成为精致的、符合历史风貌的,能让人们多角度、多方面感受、体验敦煌丰富、伟大的文化底蕴的重点工程项目。

    “要传承 先保护”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在建设中的十三个版块中,有五六个方面是涉及保护,比如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非遗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不保护就无法传承,不保护就无法开发,不保护就无法创新发展。”范鹏说。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中,甘肃省不辱国家使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工作。“去年,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连辑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是一把双刃剑,做不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子孙。’我觉得,这句话对于当前工作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当头棒喝’,使我们更加警醒。工作中,要带着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扎实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我们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范鹏说。

    经过一年努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项目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国际知名度和国内影响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的积极努力下,世界各国友人纷纷前来甘肃,谈论、推荐、了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在国内口耳相传,尽人皆知。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使命,不是任何一个省就能完成的。可是甘肃省有自觉、有自信先行一步,先做一点。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使我们华夏文明得到传承,使中华文明不断创新,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是中国人强起来,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一个基础工程。我国如今的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影响力只排在世界第七位。为此,我们要通过自身努力,使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真正成为一个全面的、文明的世界大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甘肃文化人民的力量!”范鹏说。

    利用地缘优势 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是指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甘肃,在历史上就是“保疆援藏,拱卫中原、护翼宁青”的重要战略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七千公里丝绸之路,甘肃就占了一千六百五十五公里,占据四分之一,而且是由中国走向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条路更是一个文明通道。甘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是中西文化交流,四大文明融合产生最辉煌成就的地方。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这四大独立体系综合创新就是敦煌文化。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甘肃除了历史“黄金段”的优势外,又存在着明显的地缘优势。

    “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三方面明显的地缘优势。第一,就是‘一带连两头’。陕西是源头,新疆是桥头,甘肃是一带,连着两头。第二是‘一桥架两州’,欧亚大路桥最核心的铁路就是兰新线、陇海线。兰新线、陇海线与甘肃息息相关,甘肃这座‘桥’,架通了亚洲和欧洲。第三是‘一廊通三亚’。河西走廊连通了东亚、中亚和西亚。这便是甘肃的三大地缘优势。”范鹏说。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又该如何利用,才能使地缘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用呢?

    范鹏表示:“我们要在政策沟通中先行先试,在货币流通中先行先试,在民心相通中构架大舞台,在贸易畅通中搭建平台。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使道路畅通,使交往更加频繁,使贸易更加繁荣,使政策沟通,营商环境更好,更加便利。”

    “使甘肃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不仅仅只是甘肃人的理想、构想、战略设计,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行动,通过项目,通过贸易,使这个黄金段名副其实。我有一个主张,便是‘要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打好与‘源头’‘桥头’的关系,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拳头’打向国外的气势。”范鹏说。 

      “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甘肃是西北的一个旅游集散地,有美丽的黄河穿城而过,有美丽的彩陶文化,有出名的黄河羊皮筏子,有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世界闻名的《读者》杂志,还有人见人爱的“牛大碗”。

    “干旱使甘肃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能见到百分之六十的明长城遗址。沿着河西走廊走,还可以看祁连山的雪峰,可以看乌鞘岭的草原森林,可以看佛教文化怎样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看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可以看希腊文明和中原文化结合的奇特文化产物。甘肃是各种各样民间文化的起源,是一个无尽的宝藏。世界各国人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看、愿看的。”范鹏说。

    如今的甘肃,正在积极、快步地向前发展。来到甘肃可以看到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历史的厚重、文明的积淀,可以看到人类未来重新回归自然的原生态情况。如此一个魅力十足的甘肃,绚丽多彩的甘肃,怎能不令人动心,去造访一遭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