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16
慕尼黑2013年4月16日电 /美通社/ --
中国公司通过并购进行技术开发投资
近年来,许多中国公司通过收购德国企业所有或部分股权的方式以获取先进技术。但是与最初的预期相反,大多数“新东家”对直接将新收购公司的技术知识带回中国并不感兴趣,而是在研发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这是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t Munchen,TUM)和 Munich Innovation Group(慕尼黑创新集团)在近期合作研究中发现的结果。中国公司将这些投资视为扩大产品组合、巩固中国市场地位和在欧洲获得长久立足点的一种方法。
三一重工收购了一家在混凝土泵制造领域领先的德国中型公司 -- 普茨迈斯特 (Putzmeister),以成为世界重型机械领导者。联想收购了电子公司 Medion(麦迪龙)。潍柴动力则收购了全球最大的一家叉车制造商 Kion(凯傲)的部分股权。近期类似对德国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收购的中国公司还有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在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抓住机会,已经为成为中型技术和市场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展现出实力。
但是直到现在,没人能够准确描述中国投资战略背后的真正动机。来自 TUM 的研究者们和慕尼黑创新集团的分析师们决定在一项名为“中国在投资” (China is investing) 的研究中对50家中国公司的投资战略进行分析。他们重点关注电子、机械工程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及跨国企业集团。考虑到上述企业主动发布的信息匮乏,研究者们主要依赖于经济数据库、商业注册登记和专利申请。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最后一个数据来源被证明非常具有启示作用。例如,通过研究专利申请的地理分布,研究者们可以得出关于该企业目标市场的结论。当一家中国母公司和它旗下德国子公司联合提交专利申请的时候,人们可以假定它们正在开展一个联合开发项目。
研究团队发现,中国收购和参股战略在所有调查领域中都颇为相似:
获得先进的德国技术
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国公司均寻求高价值的知识产权,但是“新东家”很少把技术诀窍带到亚洲。75%以上的中国公司反而选择加强德国的研发部门,而且很多企业都保留了德国管理团队。
扩大产品组合
开展收购使得一半左右的中国公司在其产品组合中加入新技术。部分中国公司出于希望通过整合上游或下游开发和生产工艺进而扩展买方价值链的目的进行投资。
获得市场地位
在改进产品组合之后,机械工程和电子行业的中国公司特别希望加强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但它们也同样关注德国和欧洲市场:“新东家们”利用收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建立新的销售点和扩大客户与物流网络。
在欧洲获得战略立足点
某些中国公司并不怎么关注转移知识产权或发展欧洲业务。它们更关心的是,找机会去观察和了解欧洲与美国市场。最后,收购德国企业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避开欧盟海关和进口的监管。
慕尼黑工业大学战略与组织部部长 Isabell Welpe 教授解释说:“中国公司的收购本身并不会构成威胁。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收购对被收购的德国企业非常有利。中国投资者雄厚的财力有助于它们保住工作岗位和产能、推进技术开发和获得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
浏览部门概述与公司介绍与垂询更多信息(仅德语版本),请访问:http://www.china-investiert.de/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 是欧洲领先的大学之一,约有500位教授、9,000名教职与非教职员工和32,000名学生,重点关注工程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与经济科学。在获得诸多奖项后,慕尼黑工业大学在2006年和2012年被德国科学委员会 (Wissenschaftsrat) 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 (DFG) 评为“精英大学”(Excellence University)。在德国国内外排行榜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均跻身德国顶尖大学之列,一直为成为一所富有开创精神的顶级研究导向型大学而奋斗。慕尼黑工业大学在中国北京、比利时布鲁塞尔、埃及开罗、印度孟买和巴西圣保罗等全球各地设有办公室。德国科技学院(GIST -- 慕尼黑工业大学亚洲校区)于2002年在新加坡创立,是德国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研究大学。
联系人:
Philipp Sandner 博士
慕尼黑工业大学
战略和组织部部长
电话:+49-89-289-24818
电邮:philipp.sandner@tum.de
网址:http://www.strategie.wi.tum.de
消息来源 慕尼黑工业大学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