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德国工厂为中国橱柜代工?三问博洛尼中德合资

   日期:2014-08-22

      (转自网 易家居)“为什么橱柜不能和大众汽车一样,成为合资汽车中最保值的品牌之一?”科宝博洛尼CEO蔡明7月9日在广州建博会上宣布:博洛尼正式牵手百年历史的德国橱柜品牌阿维•库尔曼,一期注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7月底将推出德国生产、中国组装的进口系列产品之一——威廉系列,抢占橱柜高端市场,值得关注的是,相同品质但价格是同类进口价格三分之一!

       虽然博洛尼贩卖的品牌仍然是德国阿维•库尔曼,但流程上博洛尼是让德国工厂代工,加之价格如此震撼,博洛尼如此“玩”进口家具,这背后什么原因? 
       

博洛尼CKD(进口组装)橱柜——维罗纳

       缘何让德国代工?

     “德国一直是品质的代表,而德国进口的橱柜在中国很多年,但因为价格和渠道的问题,拥有少量的精装,没办法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我们用三分之一的价格,瞄准了更大的市场,把有品质保障的德国橱柜推荐给消费者!” 博洛尼家居创始人兼CEO蔡明谈起与德国合作的意义津津乐道。

       有着92年历史的德国阿维•库尔曼拥有很好的口碑和品质,它的产品长期特供德国外交部长、柏林市市长、奔驰公司、德国安联等众多政要、跨国公司,而就这次合作,更是缘于8年前的相识,蔡明介绍:“我们的合作其实源于07年,当时确定合作意向后,德方就派Heiko Vogelsang先生来到博洛尼,8年来他一直是我们的生产厂长,对工厂进行全德国思维的培训与改造,为我们的生产技术把关。”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追随“德国制造”,而中国市场也令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趋之若鹜。作为阿维•库尔曼集团第三代继承人的Bernd Kuhlmann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对于合资博洛尼后的展望:“我们一直视中国为重要的国际目标市场,此次能够通过与博洛尼合资的形式扩充在中国的影响力,我们双方都抱着无限的憧憬。”发布会现场播放了一段德国工厂为中国 OEM的视频影像,车间内全程自动化电脑控制,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使得人们对“德国制造”的博洛尼进口系列在中国上市充满期待。

       价格凭什么这么低?

       博洛尼进口橱柜系列,将在阿维•库尔曼的德国工厂生产制造,板件运输到国内,由博洛尼安装、售后。这样一套流程,似乎就是进口橱柜的概念,但价格只是同为德国进口橱柜柏丽橱柜的三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在大规模机械制造环境中,德国的成本绝对不比中国高多少。因为他们的费用只来自机器,没有人。德国制造不相信人。只要机器能做的坚决不让人做,全流程一个操作工就能搞定,而他本身就是工程师,他只需要按下按钮和定期排错。

       实际上,西方制造的高成本来源于人工费用。而博洛尼采用进口板件,中国组装安装的策略,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而板件进口的节省绝不止人工一项。海运中,一般按体积或集装箱大小收费。整柜运输的空间利用率太低,一个集装箱空空荡荡,又不能塞进其它外贸产品影响板材质量。而博洛尼进口德国橱柜门板和箱体板平板包装,只需增加少量的成本费用。半成品进口可以大大降低进口税费。

       最值得关注的是,一般进口代理商,多在贸易销售上花心思,安装服务售后则因为企业性质问题难以两全,甚至需要国外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牵扯的费用自然水涨船高。而博洛尼在国内拥有一个德国厂长管理监控的工厂,全国拥有超过1000家店面。利用博洛尼品牌现有的物流及安装网络安装进口系列,不会产生额外成本,无加价率。

       中国制造到了转型的时候?

       博洛尼CEO蔡明在说到进口橱柜时,很坦白地承认:中国制造快要没有成本优势了。

       诚然,制造业占了中国GDP的四分之一,而这块重地,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被喊:“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确实,制造业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比如土地、原材料、税务方针;需要积极的贸易关系与货币政策;需要足够的成本优势。这些因素,中国都在一点点失去。

       当然,在大规模制造上,我们仍有不少筹码,所以中国制造,仍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虽然人工成本已高于东南亚(东南亚装修效果图)、南亚等国,但我们仍拥有相对西方的高性价比劳动力。但欧洲整体经济的颓势和市场的僵化缺乏活力,让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给了我们很好的转型机会。

       正如博洛尼这种中德合作的模式,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十年前、甚至更早的中外合资,首先带来的无疑是资本,其次才是管理、生产、服务流程的经验。而现在,财大气粗的成了中方企业。可以更高效地从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模式很固化,家居业的对外合作有两种:引入资本、输出代工。前者为了扩大制造规模,后者为了消化制造能力。在制造优势渐失的背景下,如果在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也许能跳出制造所勾画的这个死循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