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5-16
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传统企业岂能再“传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房有车似乎是衡量某些事物的标准,而其中的车更是出行必备,有车和没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轨迹和范围。
五年前就有提出的车联网概念,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下物联网概念的一个引申,行业背景不同,对车联网概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的概念是车与通信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结合。
这其中,应用是核心,需求产生应用,应用服务需求。车企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车联网如何从概念到实践?
机遇
车与人的关系,在于驾乘感受,不仅仅是车辆自身的机动性能,还包括车型、内饰、中控,以及车与人的功能连接。
选车,车的品牌,车的型号,车的价位,都是考量的因素,而对于车企而言,除去历史原因、技术原因、专利原因,还有什么方式能产生差异化竞争?并且在差异化竞争中生成和运用对自身有利的条件?
讲移动互联网,讲物联网,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东西,在用手机感情交流,用手机叫车,用手机导航,用手机订房点餐买门票,用手机完成各种可以完成的事情的今天,车与手机与人的连接,就是真正车联网的体现。
以易到用车为例,目前中国互联网用车的第一品牌,产品元素很清晰:人+车+手机。
首先是人,基于分享经济的特点,易到用车在中国有着50000名司机,且数字还在扩大,另一方面,有着百万级的手机端用户,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在被服务者的角度,有一定几率还会转化为服务者。
接下来是车,易到用车是提供全国(目前有57个城市)各种场景化用车的应用,车型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经济型、商务型到奢华型。比出租车更好的服务、更多的车型,更多的乘坐体验,更多的应用场景。
再就是手机,人与车的连接,是依靠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设备来完成,客户通过手机叫车,司机通过手机接单,客户进行选择下单,订单下达,执行订单,完成订单。
在整个服务之中,除了易到用车本身之外,给乘客印象最深的,是车的品牌和型号。
每一次服务的过程,就是一次试乘的过程。
每一个易到用车的客户,对于车企而言,都是潜在客户,其中,未购车的占大多数,还有即将换车的,以及有几率增加购车的。
加以易到用车的定位,客户定位中高端,在消费能力和决策能力上,都占有主导地位。
易到用车所完成的人+车+手机的闭环,既是车联网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在这个闭环中最具商业价值的传统行业——汽车业的新兴渠道。
跨界
传统形态下,车企与客户打交道都是通过4S店,4S店的数量和服务范围决定了车企的线下影响力和销售能力,而车企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当客户没有走进4S店的时候,如何让客户近距离了解品牌、体验品牌?甚至,潜在客户更多的时候都没有机会走进4S店就被竞争对手夺去。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广告投入、增开4S店都意味着成本增加和渠道的加重,线下经济似乎进入了扩张瓶颈,O2O的提法很好,如何能够从Offline(线下)走入Online(线上)?
跨界是个好词,一再被提到。可是,传统车企的跨界,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不同的企业都有自身的基因。
如果,车企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携手跨界呢?就好像单方面的跨越无法越过鸿沟,但是两侧一同跨越,就能手牵手连接在一起。
打通Offline(线下)走入Online(线上)的任督二脉,在于跨界产业链的整合。
捷径
有消息显示,近期易到用车正与VOLVO商讨战略合作,双方预计将在品牌、渠道以及研发方面进行扩展。据猜测,VOLVO预计将借力易到用车百万级用户数推动品牌的渗透工作,并且以易到用车这个优质渠道,提供车型试乘,挖掘潜在用户资源,并且有机会与易到用车共同推广门到门、点到点的试乘试驾服务。
一旦联手成功,对于双方而言,面临的是真正车联网时代,跨越鸿沟,打通管道的广阔市场。
事实上,易到用车并不是第一次与车企合作,2014年3月,易到用车就与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2014年4月,易到用车与上汽车享网达成战略合作,易到用车为车享网提供“智能交通引擎”支持,使车享网用户可以随时预约目标车辆上门试乘试驾,上门响应试乘试驾请求的不是4S店的专职人员,而是已购车的车主。
这是真人版的UGC,比评论更保真的体验式销售。
2013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7亿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截至2014年2月,汽车保有量已增至1.41亿辆,增长势头迅猛。
在这样的市场前景下,易到用车与车企的系列合作,不但是车联网实践案例,更给广大彷徨不知所向的车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车联网大潮来临之下,指出的一条捷径。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