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5
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广西贺州市4月14日讯(记者 李远 郑艳英):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的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历史上有“三省通衢”的美称。贺州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接纳海外及中国沿海经济辐射与转移产业的“桥头堡”。
区位优势突出的广西贺州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也提出了走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进一步了解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与方法,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记者对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率先扶持重点镇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区、扶持重点镇’的工作理念,重点扶持重点镇建设,将重点镇打造成为具有县城水平的中心城镇,提升其对周边村屯、乡镇的资源吸附力、人口吸附力以及产业聚集力,从而形成‘小村并大村、大村进乡镇、小镇并大镇、大镇成县城’的规模格局。”赵德明说。
2013年,贺州城镇化率在40%左右,相较于其它自治区,贺州市城镇化率依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贺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贺州的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选定17个重点镇,作为扩权强镇的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点,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创造和积累经验。”赵德明说。
目前,我国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均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虽然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在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乡镇的发展却明显薄弱。并且,我国小集镇星罗棋布,无法获得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口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聚集不起市场和服务功能。因此,小集镇建设必须向中心镇集中。根据区位条件、要素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中心镇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经由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多业型的产业结构、中间形态的产业技术结构、混合型人口结构、城乡交融型的社会文化、紧凑型的空间布局和粗具规模的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与进步。为此,贺州市以大力扶持重点镇建设的工作方式,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成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正确道路。
对于重点镇的选择,贺州市也是慎之又慎,最终选出了17个符合科学标准的重点镇。重点镇的选择皆是按照一、人口基数标准,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二、区域均衡标准,要把中心镇作为地区经济增长极来选建和培育,促进地区布局合理、平衡;三、经济实力标准,要科学确定中心镇生产总值、非农产业比重、财政规模等指标的最低标准。四、生活状况标准,居民的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建设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化面积、人均自来水供应量、人均供电量等都应有指标要求,对科研力量、教学条件、文化设施等也应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五、发展潜力标准,如自然资源、腹地面积、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交通运输条件等科学标准而精心选出的17个重点镇。
“贺州市始终坚持强镇、兴村、富民的社会发展目标指向与强基、固本、利治的政治目标指向,强化17个重点镇的领导干部班子,从市直机关中选派17位副局长担任乡镇书记,以更高的视野、更宽广的眼界、更为丰富的经济运筹经验来推动重点镇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干部水平。”赵德明说。
在面对“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农民“从村进镇、从镇进县、从县进市”的工作方法,才能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建设步伐。
“为此,贺州市在重点镇先试先行,进行机制体制创新,相信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就能把重点镇打造成为具有县城水平的中心城镇,从而加快贺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赵德明说。
建设“生态健康产业集群” 保持生态平衡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因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对经济社会演进的强大推动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城镇化必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城镇化建设的召唤下,一片片新城区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快速建成,一批批农民转变为市民,各种资源要素均加速向城镇集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业绩。但是,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经济发展数据表明,不少城镇的生态、人文环境正在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更加令人担忧是,有许多城镇已经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约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以平均每年2000万的速度递增。按这样的速度发展,未来20年里,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0%以上,城镇人口还会净增3亿人。这无疑意味着,在让数以十亿计的人口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生态难题。
贺州市是一块具有丰富农林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的亟待开发的宝地,也是一座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沉淀深厚的千年古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注重保护生态平衡,以生态城镇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工作。
“贺州市在传承具有生命力的本土文化、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计划构建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以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保持原有的优质自然禀赋,通过生态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路径,用科学方法实现贺州市的科学发展。”赵德明说。
贺州市坚持以生态城镇化为发展理念,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结果。在实践中贺州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产业化为动力,以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统筹兼顾,相辅相成为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的生态化、集群化、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之路。
同时,贺州市遵循市场规律、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协调市场发展,以达到市场的有序发展,并且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贺州市的和谐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贺州市也遭遇了土地使用、城镇地产以及资本不足的三大难题。但贺州市委市政府通过进行科学规划的有效手段,积极克服各大难题,以科学规划、科学引领等方式,把贺州建设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人间天堂’。”赵德明说。
贺州市始终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资源统筹为手段,以深化服务为措施,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以此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定有序。
“贺州市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不多占一亩田、不多占一亩地,在保持现有水田和耕地的基础上,利用城镇周边低坡、矮丘来建设‘看得见山水、看得见田园、记得住乡愁’的错落有致的新城镇,并且,利用新理念、新思想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愿景和目标!”赵德明说。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