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5
食用油降价潮未能拯救消费,价格战并非食用油改革方向
近日来,食用油市场有明显幅度的价格下调,北京、枣庄、泰安、徐州、长春……多个区域的食用油价格下行到数年来的低点,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自今年4月底以来,全国食用油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现行的收储政策推高了国内的原料价格,使得内外价差增大,导致大豆、菜籽的进口量大增,从而改变了供需,最终使食用油价格连续下滑。记者从各大商超看到,多个品牌以调和油为主的产品纷纷进入促销状态,最多降幅达到30%:5升装一级花生油从原价149.9元降至139.9元,某品牌5L装玉米胚芽油更是从168元降至118元。
在食用油价格持续走低的背后,是销量的裹足不前。现在购买一桶食用油,市民可少掏十几元至几十元,对于食用油来说已经是不错的降价幅度,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对食用油销量带来太大的拉动。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出现的食用油负面事件影响了消费积极性:继台湾大统食用油爆出 “零花生”花生油丑闻以来,大众对食用油的质疑不断,多客户均暂停了大宗购买计划,由此可见,降价并不能提升食用油的消费环境,对于消费者而言,现今市场上缺的不是“低价油”,而是“健康油”。
标签、原料双重隐患,调和油遭遇信任危机
在这次降价风潮中,调和油这一品类首当其冲。许多消费者认为,调和油比起其他单一品种的植物油,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但是,让人抱有这样期许的调和油品类,却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名声扫地的尴尬局面。调和油的配方比例在各个厂家之间都是相互保密的,各家都是按照各自制定的企业生产标准来生产调和油,而质监部门表示,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那么明显,所以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缺失,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标示做统一要求,导致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模糊的概念:“有一滴橄榄油也敢叫橄榄调和油”的情况绝非个例。除此之外,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识混乱等问题,部分不良企业甚至会以低价的大豆油等冒充高价的花生油、葵花籽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原料进行配制并出售。
配方油主导健康油方向,“诺养”带来品类升级
健康的食用油无疑是当下国人的消费首选,也是食用油改革的大势所趋,在调和油难堪大任的当下,根据国人膳食脂肪酸摄入现状,科学配比而成的“配方油”产品将会逐步主导“健康油”的消费市场。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配方食用油——诺养食用配方油是在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膳食推荐规范的基础上,综合膳食营养专家西蒙普勒斯教授的欧米茄膳食平衡理论,研发出的第一款真正符合人体膳食所需的配方食用油。“诺养www.lanouvie.com”的问世,不仅给危机重重的食用油市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转变,更是引领了我国食用油的一次产业升级。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