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14
上海2013年8月14日电 /美通社/ -- 日前,Care Show演讲嘉宾之一的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管轶群,接受了本次活动的媒体合作伙伴之一博鳌观察的采访,提前披露了他对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现状的看法。
专访嘉宾管轶群:
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GN)合伙人,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专业养老设计公司 -- 上海柏研设计(PRO)的创始人与合伙人。他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建筑系,曾任德国阿斯曼萨洛蒙建筑师事务所(Assmann Salomon Architekture und Stadtebau)中国区合伙人。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适老化设计与通用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累计设计完成近100万平米适老化建设项目,同时也为万科等大型房产企业提供设计研发服务。
博鳌观察:简要谈谈德国全龄社区模式有哪些特点?
管轶群:德国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在养老问题问题上一直在做持续地研究与实践:从战后的老人收容式管理到60至70年代的以医院为载体的对老人医疗手段的关注,再到70到80年代以护理院为载体的对老人个体活力的关注,以及90年代以合居式老人公寓为载体的对老人个性化、日常化生活的关注,乃至21世纪以来对居家养老、混龄居住的全龄社区模式的探索。
特别是德国联邦政府建设部在2007年开展的一项“针对家庭和老年人变革性城市社区”的研究。结合全德范围内的样板项目对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及“具有吸引力的居住形式”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关于全龄社区中居民多样化需求的整合与优化。除了关注老人与小孩以外,还会关注移民、低收入、单亲等少数社会群体。这种从满足普遍性需求转向对特殊性需求的关注,我认为是德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全龄社区的最大特点。
博鳌观察:对于养老来说,全龄社区模式与传统社区和老年社区模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管轶群:从政府的角度讲,居家养老的模式是社会成本最节省的一种方式。许多国家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政府补贴的方式,吸引老人在家养老。用市场的方式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
从老人的角度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老人,普遍不愿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养老。所以如果能提供合适的养老服务,老人更愿意独立自主地生活。
对于老人的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来说,希望老人能为家庭生活贡献力量,同时在身边对老人尽孝。
对开发企业来说,对老人需求的深度挖掘,及与子女居住需求的整合挖掘,可以在扩大销售群体的同时争取政府对项目的支持。
最后,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全龄社区是唯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社区的理想模式。
博鳌观察:德国全龄社区模式对国内养老地产项目有什么启示?
管轶群:结合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阶段和中国老人的特殊性,中国的全龄化养老社区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倡导老人家庭生活环境的自然延续;为老人创造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自主生活环境;为老人提供充分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关注老人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会价值体现;适度混合创造多层次需求交叉点;弹性使用应对需求变化周期。
博鳌观察:中国在借鉴德国全龄社区模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管轶群:中国特有的家庭观念,造就了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持续生活依赖。这一点在德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对此作出合理的对策,也是中国全龄社区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德国对老人的人性化关怀发展到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追求,是西方民主社会长期演进的结果,也依赖于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对此,我们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德国全龄社区项目的推进,经常采取居民前期参与的方式,来明确目标客户的需求。这种手段是否适合我们的大规模开发模式,也值得斟酌。
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无法照搬照抄,我们学习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效梳理中国式全龄社区的多样需求,发展创新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最大挑战。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