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1-12-02
在2008年,贵阳市登记注册的校车有250多辆,然而截至2011年,贵阳市登记在册的校车却减少为173辆。三年内,贵阳市城市面积在扩大,城市人口在增加,经济在高速发展,却陷入了校车匮乏的怪圈。
不久前,贵州当地媒体更爆出了该市在金阳新区内仅有5辆“美式校车”,只接老师上下班,不接学生上下学的消息,引来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质疑。对此,当地政府作出回应,称这5辆美式“大鼻子”校车为“学校用车”并非“学生用车”。全区学校均可申请使用,由区教育局统一调配。购买这批客车出于两个综合考虑,一是接送区内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在和学生用车不冲突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上下班交通车,不让车辆闲置。
近年来,随着该区新学校的增加,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然而绝大多数教师住在较远的城区,最远的有几十公里,上下班要花3个多小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学校交通车,个别新招的老师因此而辞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受到影响。“考虑这个实际情况,每天早晚用校车接送老师上下班。”
采访中,不少贵阳市民依然质疑:若是贵阳市的正规校车再多一些,孩子们都能安全出行、回家,教师坐校车哪能惹来这么大的质疑?
幼儿园的黑校车问题尤其突出。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该市范围内有中小学幼儿园1000多所,在城区范围内的大概有200所,更多的幼儿园在城郊、农村。可是由于该市符合校车技术规范的车辆太少,导致交警部门无法核发校车标志。
11月21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与该市云岩区教育局,联合对辖区20余家民办幼儿园的校车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将近一半的校车不合格。
为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出行安全,贵州省曾于2007年12月30日发文,要求从事接送孩子的校车都必须着统一颜色,张贴“校车”标志,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04)等有关规定,保证校车车况良好。我国校车管理规定中对校车司机资格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校车司机要具备相应的准驾车型和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未发生承担主要责任以上交通死亡事故;无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在本记分周期内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和满分记录的;一年内没有两次超员20%以上或一次超员50%以上行为的
而在实际中呢?
11月23日,记者来到贵阳市大营坡片区,这片区域集中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其人口密度不低,但受教育总体水平却偏低。一般都是民办幼儿园以低廉价格接收孩子,并用收取廉价的交通费甚至免费为孩子提供接送作为卖点,吸引农民工子女入托。
一家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坦言,要做到接送孩子安全,需要花巨资购买校车,再加上配置专职司机和每日油费支出,高额成本令一些实力不够的民办幼儿园无法承担。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相当一部分民办幼儿园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黑校车,干脆购买一些报废或车况差的车辆做校车,为了躲避交警审查,抱着能躲就躲的态度,使校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萎缩的正规校车数量,其实都增加到黑校车上去了。
而至于司机的“背景”,该负责人表示,规模稍微小一点的民办幼儿园根本无力聘请符合国家标准的司机,即使招到合格司机,万一哪天司机离开学校,校车就会陷入无人开车的境地。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找个可靠、稳重的师傅就行了,尤其是认识的最好,对开车技术也有底,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差错。”他说。
“要想能运转下去,只有租用黑车。”这位民办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校的就读幼儿主要为农民工子女,每个孩子每月的学费仅为250元,含一餐以及车费,本身利润并不高。而买一辆正规校车要花二三十万元,然后还有车险、驾驶员、跟车老师的工资、油费及维护费,一年下来至少花掉十几万元。而采取雇佣黑校车的形式,该校每天的交通支出仅60元,一个月下来不过1000多元。“躲过这阵风,该上路还得上路。”
尽快规范国家校车制度,形成全国性的校车文化
家住贵阳市大营坡的农民工王明前为了给孩子找一家好幼儿园可谓费尽了力气。他电话咨询了数家幼儿园,但高额的学费令王明前咂舌,“条件好的都是一个月收费1500元左右,条件差的我又不敢让孩子去,到哪里给孩子找既安全、收费又合理的幼儿园?”他不禁感慨。
不少家长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
对此,一位长期关注贵阳教育事业的社会学专家指出,黑校车事故频发原因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客观原因,就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受财力限制,存在对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尽管条件差、安全堪忧,但用黑车接送孩子成为许多家庭困难人员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除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专家还建议,从长远角度讲,应尽快规范国家校车制度,形成全国性的校车文化。
我国现有的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目前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政府补贴的营利型组织经营四种,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再加上校车运营资金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校车管理相关责任缺少法律依据等一系列因素,校车发展过于迟缓。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校车标准”的落实和监督,彻底取缔黑校车;其次,政府应明确校车管理归属于专业行业管理部门,而校车的运营主体必须是专业运输行业从业者;第三,校车管理法律体系要尽快出台,梳理清楚校车管理主体、运营主体、学校、家长各个方面的责任和权力;第四,政府应使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