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1-11-18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政策约惠及680个县市的2600万在校学生。
本期周刊围绕这一话题,刊发深度报道和言论,呼唤通过信息公开以及完善的制度设计确保160亿元真正落实到位,让孩子们的“小餐桌”保质保量。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消息一出,赞誉声一片,有人说,仅仅半年的时间,政府就“接棒”由民间公益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这在国内外都为罕见,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一次良性互动,将可能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
还有人说,由民间力量推动的“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体现了公众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也在公众心目中重新树立了支持公益、参与公益的信心。
但是,还有一部分担忧之声值得重视:我们曾有过前车之鉴,回首过往,转移支付过程中的截留、挪用甚至贪污,国家多项补贴被“吃空饷”、学生营养餐曾经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都还历历在目。这160多亿元的财政补贴,能不能真正“补”到孩子身上?能否保质保量地让孩子吃到肚子里?还值得担忧。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一个惠及2600万名学生的计划项目,如何保证良好实施?需要思考和做的,还有很多。
保持警醒——
莫让喜事变烦忧
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进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证不遭个别人钻“空子”,让政策落空或者背离初衷。
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给予学生补助,遭个别人钻制度“空子”,“吃空饷”的恶劣事件此前已有先例。一年前,在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过程中,就有个别地区和学校钻制度漏洞,违纪违法,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助学金,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专家指出,避免这种虚报人数“吃空饷”的做法在160亿元的计划中再次发生,需要严格的制度规定和完善的执行规程。
在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995年,印度启动“国家初等教育营养支持项目”,又称“免费午餐计划”,这项计划在2002年由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推广到全国,到如今,每年约有1.2亿中小学生每天能享用到一顿免费午餐。每年印度政府为此投入的经费在20亿美元左右,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免费午餐项目。
尽管这个项目让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受益,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尤其是腐败问题令人警醒。2005年,警察一次性查获了从国家仓库贪污走的“免费午餐”项目专用的8辆货车,上面装载了2760袋大米;2006年,某村居民指控当地老师集体贪污和挪用了“免费午餐”;2011年,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指控反对党挪用经费,致使一些学校有3个月未能享用到“免费午餐”……有印度媒体这样评价:“广泛”的财务违纪问题在“免费午餐”项目中被暴露出来。
出现类似问题的不只印度,就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免费午餐”项目后的两天,台湾版的“免费午餐”项目也爆发了丑闻,新北市“校长集体向营养午餐业者索贿”案,导致十余人被收监,让整个台湾教育界蒙羞。
专家指出,避免类似的问题在160亿元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应该要求相关执行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和财经纪律,加强监督与检查,坚决查处违规行为,保证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的效益。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