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9月9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整个筹备过程,北京法院系统无疑经历了一场“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所有参与人员全力以赴、全速推进,而最让筹备组绞尽脑汁的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任院长张雯说:“如果北京互联网法院只是一个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法院,那我们就失败了。” 如今,大幕揭开,全新落成的北京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有何不同,今后将朝哪个方向不断迈进?《法制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来到这里,揭秘这家融合了前沿科技与全新司法理念的法院究竟有何不同。 炫酷的科技法院 走进坐落于丰台区科技园一栋崭新写字楼内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强烈的现代感扑面而来,“高大上”的办公环境,高信息化的技术配置,让人一下子有点难以与印象中的法院联系起来。 大门左侧,专设的“感知在线诉讼区域”颇为引人注目。走进其中,蓝色星空的顶棚设计透着强烈的时代感,大厅内几个椭圆形的玻璃房间是调解体验区和网络调解室,在这里,不仅可以使当事人轻松了解网络调解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方便调解员实际开展网络调解工作。 与椭圆形房间相对的一整面墙上,漫画、文字、声光电配合,“讲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全时空司法服务、电子送达、网上诉状生成、证据一键导入等独特的办案方式。借助工作人员的演示,记者了解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送达将首次实现三大运营商无差别手机短信弹窗,以保证送达的便捷和有效,确保当事人对电子诉讼的及时知情。在科技体验专区,VR法庭实景、裁判文书自动生成、人机互动等,让学习怎么打官司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除了有趣,科技带给互联网法院更多的是便利、安全和高效。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介绍,人脸识别技术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设在法院入口处的闸机,看起来与普通大厦的闸机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已经对接当事人身份识别系统。当事人只要通过这里,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启动,对其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诉讼服务大厅内,依托大数据为当事人提供六类案件诉讼风险的智能评估,当事人只要在机器前,按照菜单提示完成相关选项,就可获得一份诉讼风险评估报告。“这份评估一方面能帮助法律知识匮乏的当事人识别和避免常见的诉讼风险,也能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维权渠道。”佘贵清说。 全新的审判方式 科技带来的炫酷感觉,让人们对这个全新法院的审理方式充满好奇。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说:“远程审理将成为主要审理方式。” 据姜颖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凡是属于互联网法院管辖的案件,当事人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宣判等全部审理流程,均可以在网上进行,无需再到法院。不仅如此,除了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案件均在网上公开,任何人均可申请网上旁听。 在互联网法院的网络法庭内,一场模拟网络庭审正在进行。记者注意到,法庭内只有法官端坐法台前,面前是一块被划分为三部分的大显示屏,双方当事人均通过视频参加庭审,庭上出示的证据同步显示,法庭笔录由系统随案生成。 对于一个要在互联网上“跑”的法院,技术平台搭建是根基。佘贵清告诉记者,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平台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的价值观,用科技打通时空阻隔,以法官、当事人、律师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多元化的诉讼需要。以此为目标,北京互联网法院平台和多元调解平台实现了信息存储与应用统一在同一平台,当事人、法官、律师均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全部诉讼活动。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身份认证、诉讼代理、在线送达、电子存证取证等诉讼行为实时共享、全程留痕、不可更改,促进诉讼流程再造、诉讼质效提升。 “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将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以法官、当事人的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提升平台功能,将平台打造成为最先进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张雯说。 新动能带动新发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筹备工作概括为“攻坚克难,破冰前行”。对此,全程参与筹建工作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李经纬深有感触。 “虽然选址、建设等时间非常紧迫,都是夜以继日的进行,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对北京建立互联网法院的理解和定位。”李经纬说,就为了搞清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法院,筹备组先后6次到杭州互联网法院调研、学习,慢慢才对互联网法院建设理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如何体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特色成为筹备的第二大课题。如今,独一无二的体验区,独具匠心的LOGO(标识)设计,对接各方的应用平台等,都让北京互联网法院极具特色,但其诞生都经历了艰苦的创意、设计和实施过程。 “就拿法院的LOGO来说,反反复复讨论、制作了至少几十个版本,不停地进行打磨。”李经纬回忆说,他经常是晚上11点才散会回家,深夜,筹备组又在微信群里开始了讨论。 记者了解到,作为改革前沿,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采取“撤一建一”方式,撤销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按照北京市城区基层法院规格,全新单独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以新机构、新人员、新设施,推动其更加专注互联网审判主业。同时,人员结构呈现出年纪轻、学历高、专业强的特点。 刚刚从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法庭调任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张连勇,此前一直立足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特别是对涉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颇有心得。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后,他的第一项工作不是审案,而是带领团队完善诉讼平台建设。“从两周前报到起,我们就扎进了筹备工作中,任务就是告诉技术公司我们要的是什么。”张连勇说,这项工作特别繁琐,如何将线下解决方式在线上实现必须反复琢磨,不断尝试,一定要努力给法官和当事人提供最好的应用体验。 揭牌对于北京互联网法院来说只是开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寇昉说:“北京互联网法院要充分借助自身基础和优势,在平台搭建、规则创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更进一步,在积极回应互联网时代司法新需求、推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升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充分发挥出首都法院的应有作用。” |